收藏首頁|

 

 

文化部:文化交流是兩岸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

2012年10月11日11:25    來源:中國台灣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文化部副部長趙少華(資料圖片)

過去四年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兩岸文化交流領域也是佳音頻傳。文化部副部長趙少華日前在接受中國台灣網專訪時表示,2008年以來,兩岸文化交流規模不斷擴大,層次不斷提升,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業已成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

中國台灣網:2008年以來兩岸文化交流有哪些裡程碑式的重大事件?它們在兩岸間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趙少華:過去四年來,在兩岸文化界的共同努力下,兩岸文化交流規模不斷擴大,層次不斷提升,遍及文學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遺產、文化產業等各個領域,催生了海峽兩岸文博會、兩岸城市藝術節、兩岸漢字藝術節、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月等一系列的交流品牌。在兩岸文化交流取得眾多成果與豐厚的收獲之中,尤其值得我們銘記的是三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

2009年初,我部推動兩岸故宮博物院院長實現了歷史性的互訪交流,兩岸故宮博物院時隔60年后開啟了全面交流與合作。2010年9月,文化部部長蔡武先生以中華文化聯誼會榮譽會長身份訪問台灣,並與時任台灣文化主管部門負責人盛治仁共同出席了首屆“兩岸文化論壇”,掀開了兩岸文化高層往來的歷史新頁。2011年,我部推動分隔360年之久、分藏兩岸的《富春山居圖》在台北故宮博物院聯合展出,實現了人文意義上的“山水合璧”,成為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的又一大盛事。這些裡程碑式的重大事件,在海峽兩岸都引發了重要媒體與廣大民眾的高度關注,標志著兩岸文化合作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業已成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

中國台灣網:共同的文化淵源是兩岸關系發展的精神紐帶,隨著兩岸經濟發展的不斷熱絡,進一步為兩岸關系發展注入新內涵的呼聲日益強烈,您如何看待文化交流在兩岸關系發展中的作用?

趙少華:延綿五千年而生生不息的中華文化是連接海峽兩岸中國人最牢固的精神紐帶,是海峽兩岸人民共同的血脈。她不但是我們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堅實根基,也是海峽兩岸華夏兒女的精神家園。二十多年來,兩岸文化交流從無到有、從間接到直接、從單向到雙向,從交流到合作,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發展歷程。兩岸文化交流領域不斷拓展、規模繼續擴大、層次更為提高、影響空前廣泛,為消弭兩岸民眾隔閡、增進兩岸同胞的骨肉情感、維系兩岸共同的精神紐帶、推動兩岸關系向前發展發揮了獨特的作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經濟合作與貿易往來帶給兩岸人民福祉,也成為兩岸關系發展重要的物質基礎,但它卻不能夠替代文化的交流與思想的溝通。在兩岸經濟交流已經取得豐碩成果的今天,全面推動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密切兩岸文化聯系,建立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機制,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增添文化內涵,符合兩岸文化交流發展的現實需求與期待。

中國台灣網:隨著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簽訂,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協議能否簽署也成為雙方共同關注的焦點,您認為如果簽訂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協議,主要應發揮什麼功效,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趙少華:2010年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共同建議提出要支持兩岸相關機構和專家學者就協商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協議進行研究規劃,以利建立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機制,實現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制度化、規范化、長期化。2010年9月,兩岸在台北共同舉辦首屆“兩岸文化論壇”,兩岸文化界達成了“八項共識”,其中第一條就提出“商談簽署兩岸文化交流協議,提出共同推動兩岸文化交流的方向”,第二條則提出了“研商互設民間文化辦事機構,處理兩岸文化交流相關之服務、推展與權益保護等事務。”因此,簽署兩岸文化交流協議,是因應了許許多多的兩岸文化機構、藝術家、藝術團組和文化企業的期待,尤其是台灣文創企業的迫切要求。

我們高興地看到,隨著《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順利實施,兩岸在經濟領域的務實交流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本身需要一個更為宏觀、完整的框架來為未來兩岸文化領域健康發展提供嶄新的動力,為兩岸文學藝術、廣播影視、出版、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及文化創意產業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擬定長期的發展藍圖,為兩岸文化業者提供和創造更為便利的發展條件與環境,確保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更為順暢、有序、規范向前發展。其具體內容可以由兩岸文化主管部門和文化業界、學術界共同研究探討而產生。

中國台灣網:兩岸文化產業的合作近年來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您認為在這一領域兩岸有什麼合作態勢。文化部在此方面有什麼措施進行推動和引導?

趙少華:隨著大陸文化產業的迅速發展,兩岸文化產業交流與合作方興未艾。在該領域,兩岸可謂各有所長,理當優勢互補,互惠雙贏,進一步擴大文化產業領域的分工合作,打造兩岸文化產業鏈,以提升整體競爭力。台灣畫廊業界早早就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布局。台灣演藝經紀業者不斷開拓大陸商業演出市場,僅2011年台灣表演藝術團體、藝人就在大陸舉辦了2600場營業性演出,合同演出費達2.7億多元人民幣。台灣產業界在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等地的文化產業園區、台商投資區從事動漫游戲、互聯網內容產品的生產已形成一定規模。

為推動兩岸文化產業交流合作,文化部積極搭建兩岸文化產業合作平台,大力推動兩岸文化產業對接。

一是積極打造兩岸文化產業展示與交易平台。文化部和福建省政府等部門舉辦了四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為兩岸文化企業的交流與合作搭建了平台。北京、深圳、杭州等地舉辦的各類文博會活動積極邀請台灣文化企業參與,台灣館都受到普遍的歡迎。近年來,大陸也應邀在台灣文博會期間舉辦了兩屆“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展”,推介大陸優秀文化企業和產品,拓展合作渠道。今年10月即將舉辦第三屆。

二是推動兩岸文化產業研究與人才培養合作。積極支持兩岸高校合作,成立兩岸文化產業研究平台。文化部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作,共同成立了“文化部兩岸文化研究基地”,對兩岸文化產業合作與發展開展專門研究。中國傳媒大學、台灣師范大學等兩岸50多所高校共同發起的“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聯盟”已經於2011年召開了第三次會議,廣泛開展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學科研討和人才培養工作。

三是支持台灣文化企業和個人在大陸發展。大陸各地為台灣藝術家和文化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政策扶持。包括朱德庸、賴聲川、江明賢等台灣文化大家均在大陸的文化創意園區設有工作室。台灣著名品牌“琉璃工坊”、“法蘭瓷”在大陸都設有工廠,他們的創意產品在大陸市場受到了歡迎,也從中國大陸走向了世界各地。“大宇資訊”等五家台灣知名游戲廠商在北京聯合組成公司,共同進軍大陸游戲市場,還有的在大陸設立了分公司。

中國台灣網:目前的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處於怎樣的一個規模和狀態,您滿意麼?還有什麼障礙急需破除?

趙少華:近年來,文化部緊緊抓住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機遇,努力發揮祖國大陸人文資源優勢,構建機制、打造品牌、搭建平台、拓展領域,全方位推動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致力於增進兩岸同胞的思想溝通和情感交融,努力構建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新格局。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僅經文化部審批的兩岸文化交流項目就達到2900起,11000人次,項目同比大幅增長33%,交流形式日趨多樣、內容豐富多彩。我本人有幸出席並見証了分隔360年之久的“富春山居圖”在台北故宮的首次“合璧”展出。傳奇的《富春山居圖》長卷,一端存大陸,一端藏台灣,畫卷雖分、神韻相繼,不禁令人感嘆,富春山山水依舊,人世間滄海桑田。溫家寶總理一句“畫是如此,人何以堪”,更真情道出了華夏兒女期盼“山水合璧”的共同心願。在台灣之行中,留給我的深刻印象是:“文化是推動兩岸關系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這已成為島內廣泛共識。

如果說,兩岸文化交流中還存在著一些急需破除的障礙的話,我認為主要在於兩岸應盡快消除文化交流中一些不合理、不必要的限制性規定和政策壁壘。特別是台灣對兩岸交流的一些限制性規定,與當前兩岸文化交流的熱絡氣氛不符。其次,面對兩岸文化交流機制化、制度化的迫切需要,兩岸應著手啟動協商簽署文化領域相關協議的各項工作,進一步推動雙方在文化市場准入方面互惠互利,加大相互開放力度,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健康、有序地向前發展。我相信有兩岸中華兒女的同心協力,這些問題必將得到順利的解決。

借此專訪機會,我也願代表文化部向長期以來悉心推動和大力支持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的各界人士表達由衷的感謝!希望我們繼續同心攜手,共同推動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全方位發展,為增進兩岸同胞彼此感情、增強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做出新的貢獻。(中國台灣網記者 李徽)

趙少華簡歷:

趙少華,女,滿族,1952年出生,北京人。1974年9月在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學習﹔1977年7月任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助教兼系團總支書記﹔1981年12月調入天津紡織工學院,歷任團委干部、副書記、書記﹔1987年5月任共青團天津市委副書記、青年聯合會副主席﹔1991年3月調入中央外宣辦(國務院新聞辦),歷任副局長、機關黨委副書記、局長、秘書長等職務﹔2001年12月任全國婦聯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2003年8月任全國婦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2008年9月,任文化部副部長、黨組成員。2011年10月,任文化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委員,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

趙少華同志協助蔡武同志分管人事司工作,分管財務司、對外文化聯絡局(港澳台辦公室)、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工作,並兼任中華文化聯誼會會長。

(責編:王昕、趙鳴飛)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