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2年10月17日11:00|來源:中國新聞網|字號:
“我一眼就認出媽媽,船還沒靠岸,我就急著跳下,跑到媽媽面前,跪在地上,嚎啕大哭”,與中新社記者談起30年前第一次返回大陸的情景,台灣老兵姜思章至今感慨不已。
1950年不滿14歲的姜思章被國民黨抓到台灣當兵,一度從軍隊逃跑,被判刑三年。
“難道連回家都是罪名!”1982年姜思章不顧禁令,從台灣輾轉香港、澳門、上海,回到久別的故鄉寧波。
當時能偷偷回家的老兵,畢竟只是極少數。1949年隨國民黨退台的軍政人員達200萬,1987年台軍中還有60萬大陸籍退役老兵,三分之一未婚,大多處境艱難,隨著年紀的增長,老兵的返鄉願望愈加強烈。
“趁當時黨外發起的自由返鄉運動,我們也開始組織老兵做返鄉運動,成立‘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姜思章是發起人之一,“大部分傳單是我寫的”。
第一張名為《我們已沉默了40年》的傳單寫著:我們隻求父母“生”讓我們回去奉上一杯茶,“死”讓我們回去獻上一炷香。
1987年5月10日,母親節,一些老兵身穿正面印有鮮紅色“想家”,后面“媽媽我好想你”的白色襯衣,上街以“母親節遙祝母親”的名義在台北“國父紀念館”集會。
“最大的一次集會在6月28日,在一個學校有兩三萬人,還有學者、民間代表演講,要求台灣當局開放探親。我帶著老兵唱《母親你在何方》:雁兒呀,我想問你,我的母親在哪裡……”,姜思章對當年的情景記憶猶新,“在場的聽眾非常感傷,有些人馬上參加我們的組織”。
“沒想到這麼快”,台灣當局於當年10月15日宣布開放探親讓姜思章感到意外。老兵思鄉之情掀起的探親潮,加上種種努力、機緣,終於沖破那道閘門。
第一批台灣老兵登上長城振臂高呼:“到家了”﹔游子與父母重逢的剎那,下跪痛哭﹔離散多年的夫妻團聚,相擁而泣﹔歸子捧起故鄉一把土,再喝故鄉一口水……25年來,兩岸無數“回歸”的場景總能讓人動容。
兩岸交流的浪潮浩浩蕩蕩,從部分開放台胞到大陸探親、尋根,到開放兩岸經商、旅游、求學,兩岸往來日益頻繁、便利。兩岸雙向交流規模從1987年4萬多人次增至2011年710萬人次,截至2011年底,台灣居民來大陸累計6628萬人次,大陸居民赴台累計635萬人次。
姜思章坦言,“當初隻求能回家探親,沒有想到返鄉運動的成功連帶一系列有影響的效應,兩岸善意的往來能到今天的規模。”
但從開放探親到今天兩岸密不可分並非一帆風順。姜思章舉例說,“返鄉運動以后,兩岸無法直航,給探親帶來困難,后面我們又參與了推動兩岸直航的運動”。
全國政協前副主席張克輝是台灣彰化人,因身份特殊,1992年母親過世時無法回台奔喪,1993年父親病逝,台灣方面才特別批准他回台,他曾說:“最希望兩岸的恩仇,能在我這一代人手中結束。”
“此事我們也向台灣當局施加壓力”,姜思章說,“起初台灣當局對在大陸擔任政治職務的台籍人士回台有很大限制,但慢慢地限制少了。”
兩岸往來的歷史,就是在曲折而又感動的瞬間中不斷翻開新篇章。從有限開放到“小三通”,再到春節包機、直航、“大三通”,兩岸探親如今已成尋常事。
盡管如此,仍有人飽受未能跨越海峽探親之苦。年輕時來大陸的前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至今未能還鄉。他的妻子、台籍全國人大代表陳雲英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表示,“林毅夫代表幾十萬中國人永遠的傷痛,什麼時候能夠回家,我沒有答案。也許我們都會因此變得非常長壽,一直活到100歲,等到回台灣祭父的那一天!”
“相信林毅夫有機會回來”,姜思章在經歷、見証兩岸無數風雨后,期許兩岸關系未來更好。(石龍洪)
(責編:趙鳴飛)
台灣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