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2年11月29日08:3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為兌現政見承諾而籌設的“中國事務委員會”,原本要請謝長廷擔任主委,結果在近日的中常會上,通過“設置要點”之后,卻宣布自己兼任召集人。這不只是“蘇謝合”破局,甚且彰顯了該黨於兩岸政策的宏觀格局破滅,一切回到原點,悖離台灣主流民意的期盼。
該黨秘書長宣稱這個委員會只是整合、協調內部意見的平台,不是要跟對岸打交道的機制。然則果真如此,那麼先前已設有“中國事務部”不就夠了嗎?所謂“制定台灣有關中國政策與兩岸交流之策略”,這樣的功能,那個事務部足可發揮矣,何必再找來黨內大佬白忙一場呢?
說穿了,謝長廷倡議的“憲法各表”,不合“基本教義派”的口味,因為那隱含了“一中”概念,在民進黨內不算主流意見。除非蘇主席有意願有魄力帶領該黨轉型,願意幫謝擋子彈,任命謝擔任“中國事務委員會主委”,由謝發揮其才華,為民進黨開拓兩岸新視野,創造民、共交流互動契機﹔否則隻能像今天蘇主席自己綁手綁腳,無法跨出轉型的步伐,那也是綠營的宿命!
猶憶2000年台灣首度政黨輪替,陳水扁在“就職演說”后,大陸發表聲明指出:“一個中國原則,見之於台灣當局多年來的有關規定和政策文件,不是我們單方面強加給台灣的。”這是給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的下台階,亦可稱為雙方政治立場的最大公約數。可惜,民進黨執政時錯失良機,如今淪為在野,原可亡羊補牢,可惜蘇主席見不及此,令有識之士為其扼腕。
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於今年10月在《人民政協報》發表《我與台灣始終有一種難解之緣》的文章,其中一段是這樣寫的:“對於部分台灣同胞由於各種原因對大陸缺乏了解,甚至存在誤解,對發展兩岸關系持有疑慮,我們願以最大的包容和耐心加以化解和疏導﹔也願採取更積極的措施,讓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在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中增進福祉。”這樣的氣度和格局,值得綠營政治人物深思,加以理解、響應。民進黨領導層不是常說應該多了解對岸嗎?但願他們的“中國事務委員會”在蘇貞昌主席兼任召集人運作之際,亦能多加體會才是。
(作者為台灣著名律師)
(責編:趙鳴飛)
民進黨大佬 , 白忙一場,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蘇貞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