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台灣>> 正文

台苦尋高人修復古式木造船 閩國寶船師接棒

2012年11月30日13:55|來源:東南網|字號:

摘要:57年前從台灣基隆出發、登臨釣魚島並橫渡太平洋的古式木造風帆船“自由中國號”,因遭遇暴風雨船身部分損壞,在海外停泊半個多世紀后,今年5月17日從美國舊金山奧克蘭港回家“搶救”,卻苦於找不到修復該船的造船師,台南文化界派人到大陸各地搜尋。11月26日,台南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陳信雄費盡周折,來到龍海海澄鎮豆巷村,找到我市百年帆船造船師傳承人鄭水土。得知該船特殊的歷史文化價值,鄭水土欣然應允,表示隨時可以動身前去幫助搶修。

台灣苦尋高人修復古式木造船閩國寶船師接棒

  “自由中國號”帆船模型(資料照片)

百年造船師傳承人鄭水土(右)向陳信雄教授介紹他制作的古帆船模型。(圖片來源:東南網)

  57年前從台灣基隆出發、登臨釣魚島並橫渡太平洋的古式木造風帆船“自由中國號”,因遭遇暴風雨船身部分損壞,在海外停泊半個多世紀后,今年5月17日從美國舊金山奧克蘭港回家“搶救”,卻苦於找不到修復該船的造船師,台南文化界派人到大陸各地搜尋。11月26日,台南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陳信雄費盡周折,來到龍海海澄鎮豆巷村,找到我市百年帆船造船師傳承人鄭水土。得知該船特殊的歷史文化價值,鄭水土欣然應允,表示隨時可以動身前去幫助搶修。

  “我是到廈門大學參加海上絲綢之路研討會時,才知道漳州有個百年造船師傳承人,他的造船技術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在去海澄鎮豆巷村的路上,陳信雄教授向記者談起尋找修船師的歷程。他說,在研討會上,他結識了廈門海大教育培訓中心的許路教授,讀了他的文章《漳州海澄鄭氏造船圖譜》,了解到鄭氏造船以古代木式帆船為主,他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這下子,修復“自由中國號”有希望了!

  “自由中國號”有何歷史文化價值?面對記者的疑惑,陳信雄教授微笑地說:“這艘船是海峽兩岸一家親的一個見証啊!”陳信雄教授說,他是研究古窯瓷、古帆船和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學者,這次來大陸除了參加海上絲綢之路的研討會外,主要還是尋找能修復“自由中國號”的專家。他已經找了很多地方,遇到的造船師大多不懂得修復古帆船,這次是機緣巧合,才發現漳州有位百年古帆船造船師傳承人。

  “根據當時資料顯示,‘自由中國號’是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從福州馬尾來到台灣的。1955年4月,5名台灣船員和美國人麥克文駕駛它從基隆港出發,赴美國參加國際帆船賽。”陳信雄教授說,該船在途中遭遇暴風雨襲擊,船體受損,直至同年8月才抵達三藩市,可惜已錯過當年國際帆船比賽,但此舉無意中卻創造一項紀錄,成為大陸贈予台灣並第一艘成功橫渡太平洋的木造帆船。不過,“自由中國號”因船體受損在海外漂泊了57年,更一度傳出將被拆解,今年5月17日才被運返台灣准備施行“搶救”。“但是我個人覺得,‘自由中國號’最大的價值在於它航行過程中所拍攝的紀錄片。”說到這,陳信雄教授顯得非常興奮,他說,紀錄片由當時船上的美國人麥克文拍攝,紀錄片証實“自由中國號”的航程。1955年4月4日,“自由中國號”從基隆港出發,4月17日到23日,停靠在宜蘭外海的一座無人島,這座島嶼后經台灣方面証實就是釣魚島。紀錄片還記錄了當年因船隻受損而停泊釣魚島進行維修、船員登島的情況,以及船員遇到大陸和台灣基隆等地漁民在釣魚島附近捕魚、避風的具體細節。陳信雄教授激動地對記者說:“這段珍貴的影像資料除了顯示‘自由中國號’的航行資料外,也佐証了釣魚島海域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漁民捕魚的范圍,所以我們才想盡辦法要修復它。”

  循著古香古色的村道,記者與陳信雄教授一行人來到海澄鎮豆巷村,來到造船師鄭水土的家中,一進門就聞到造船特有的濃重木香。在閑談中記者了解到,位於古月港遺址內的鄭氏宗興船廠,是目前漳州地區最大的帆船與龍舟建造基地,造船師鄭水土就是該廠的廠長。

  “我們廠建造的船隻,最長的超過25米,最小的達1米多,屬工藝品類,不過由於它很精致更不好做。”鄭水土說,他們家世代以造船為主業,鄭氏家族的造船史始於清末民初。上世紀二十年代,其祖父鄭文慶從曾祖父手上繼承衣缽,創辦了宗興船廠,從事古法造船業務。1957年公私合營時,該廠一度並入龍溪造船廠海澄分廠。改革開放后,鄭家又恢復老字號繼續獨家經營。“制作古帆船最重要的還是木料,杉木和樟木是造龍舟的上好木料。”鄭水土說,造大船最困難的是尋找木材,他每年都要到閩西深山老林中尋找。

  “自由中國號”古帆船為何難修?鄭水土笑著說,古時木帆船建造都是造船師傅憑借經驗尺寸現場放樣的,沒有精確的圖紙和量度數據資料,其建造的法式、各種尺寸比例以及選料用材等方面,都印記在師傅腦中進行言傳身教的,加上自古以來造船師傅對賴以謀生的技術和手藝都不讓外傳,以致民間造船秘籍難覓其蹤,逐漸失傳,所以才不好修。”不過,今年56歲的鄭水土表示,難歸難,但他願意與台灣同行聯手搶修這艘古帆船,使它成為海峽兩岸一筆共同的歷史文化財富。 (鄒挺毅 文/圖)

    來源:閩南日報

(責編:劉凌)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造船師,高人,古式木造船,木造船,船師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盤點世界各國文藝兵和勞軍拉拉隊(組圖)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1901年八國聯軍鐵蹄下淪陷的北京城

盤點香港10大豪門媳婦(組圖)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