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台灣>> 正文

張曉風與大陸學生談兩岸三地語言差異

2014年05月12日10:47:00|來源:中國新聞網|字號:

張曉風與大陸學生談兩岸三地語言差異

  中新網5月12日電 據台灣《旺報》報道,作家張曉風11日應台灣輔仁大學大陸學生之邀,暢談兩岸三地語言的用詞差異,2小時生動內容讓與會陸生聽得津津有味。

  張曉風說,台灣人的語言保有農民氣,鼎(鍋)、灶腳(廚房)、一四界(四處都這樣)、三冬(3年)、到三工(幫忙)都保留古老傳統﹔失禮(抱歉)、小寡代志(小事一件)、阮是逗陣做伙的(我們是同伙的)隱含溫潤待人接物倫理。

  張曉風說,粵語受工商社會和西化影響,例如10點15分講成10點3個字,顯示香港很早用鐘表﹔飲湯先、我走先是英文語法。但粵語也有中原元素,“佢細過我(他年紀比我小)”的佢是渠的古字﹔“水盡河飛”形容曲終人散,考察后發現是元曲“水淨鵝飛”之誤。

  張曉風說,大陸語言與共產黨背景有關,例如:為人民服務、同志、愛人、師傅、搞文學等﹔狠抓生產、熱烈歡迎、泛濫稱人老師、把副校長升格為校長等是語言的膨脹。但大陸也保留不少傳統人情,像北京人常說沒事(不算什麼),上海人說閑話一句(一句話算數),北京老布店對空手出店門的客人說:“對不住啦,店小,貨少!”給雙方都保留面子。

  陸生提問繁簡體字優劣,張曉風說涉及歷史因素很難評說,但繁體字較有畫面感,像“車”字繁體才有輪子、“鳥”字繁體才有爪子。

(責編:肖靜陽)張曉風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大陸學生 西化影響 三工 語言差異 兩岸三地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江澤民胡錦濤等卸任領導人都在哪露面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巾幗不讓須眉 中國殲擊機女飛行員英姿迷人

中國第一批空姐什麼樣(組圖)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