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物总是发展的。1911年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45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45年,就是2001年,也就是进到21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但是要谦虚,不但现在应当这样,45年之后也应当这样,永远应当这样。” |
今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146周年诞辰,回顾辛亥革命百年沧桑,令人不禁想起杜甫“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的无限感触。放眼海峡两岸前景,但愿彼此发挥政治智慧,借由纪念这个日子,找到双方政治立场的最大公约数。
胡锦涛于11月8日中共十八大开幕式上作政治报告时所说“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值得深思。
展阅近代史页,孙中山先生于1911年推翻满清、建立民国,当时台湾尚在日本殖民统治中。民国宪法于1947年12月25日开始施行之时,台湾固已光复,与大陆各省同为此宪法第四条所称“固有之疆域”;唯不到两年之后,民国政府迁台,统治权所及仅剩台澎金马一隅。
在海峡彼岸,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新中国,改国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已非孙中山先生创国的名号,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目前仍刻着“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之颂辞。由此可见,孙中山先生乃是海峡两岸所共同尊崇的一代伟人,这不正是今天双方可以和平发展、共存共荣的基础象征吗?
195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90周年诞辰,毛泽东发表了一篇题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专文,其中一段写道:“事物总是发展的。1911年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45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45年,就是2001年,也就是进到21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但是要谦虚,不但现在应当这样,45年之后也应当这样,永远应当这样。”这段话今日读来令人深思。中国大陆如今真的已经变成一个国力强大的国家了,然而,是不是该自我惕省,于面对两岸关系时展现谦虚态度?对于全世界应当做出更多的贡献?
诚如毛泽东当年所说:“事物总是发展的”;而今在两岸互动历程中,北京应当展现更新的思维,期能正面对待目前两岸存在的现状;彼此和平相处,互利双赢,以谋求百姓的福祉。而民进党亦宜体认、尊重历史文化的根源,一起为民族复兴而相携相惜;这正是两岸共同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的积极意义所在。
(作者为中华两岸文经观光协会创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