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时间2月25日中午,台湾导演李安凭借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第二次捧起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领奖时李安感谢妻子、工作人员,以及他的家乡台湾,并且用中文道了一声“谢谢”。 |
李安在奥斯卡颁奖礼上领取自己第二座“小金人”
奥斯卡颁奖典礼余温逐散,这个问题在网络上依然是话题。问得好,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得这么敏感?
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现场,李安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捧小金人。他发表了一段并不算长的获奖感言。奇怪的是,有些大陆媒体报道李安的讲话,只提到他感谢家人和制作团队,独独删去他“谢谢台湾”的一段。还有人在网上追问,李安为什么不感谢祖国大陆?
实际上,李安的现场感言恰恰以感谢台湾开始:“没有台湾的帮助,我拍不成这部影片。我们在那里拍摄,感谢台湾帮助过我的所有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台湾多处取景,台北的木栅动物园、垦丁的白沙滩和屏东的白榕园。影片中少年遭遇海难,在海上漂泊一幕的拍摄地是台中水湳机场的大水池。媒体报道,台中耗费5千万元新台币帮李安搭建这个水池,使用的是台湾知名媒体人陈文茜的捐款。
试问,影片在台湾取景,又得到这些援助,李安“谢谢台湾”有错吗?令人不解的是,这些皆有所本的话在有些人听来,竟然这么敏感。泛政治化的思维在背后若隐若现,原本中性的词句被打上固定意义的标签。
同样令人感到无奈的事情也发生在对岸。去年底在台北举行的“中国流行歌曲排行榜”颁奖礼险些搁浅,原因也是文化事件“政治化”。当时,第一批80多人的入台证都已经获批,几个民进党籍“立委”却跳出来指责:颁奖礼上内地和港台歌手分成两组,台湾和香港并列,分明是矮化台湾。经民进党这么一吵,国民党当局也乱了分寸,一度要求活动改名,不叫“中歌榜”。尽管在一些蓝营“立委”和大陆方面支持下,活动得以在台北继续进行,但是颁奖礼换成了演唱会,台湾民众看到的已经不是原来的“中歌榜”。
“中国流行歌曲排行榜”1993年由北京音乐台创办,是内地最有影响的音乐典礼。但是直到2005年,“中歌榜”才正式分成内地组和港台组。原因很简单,早期大陆没有流行音乐,都是以港台流行音乐为主,两岸三地流行音乐水平高下分明,“中歌榜”才分出不同组别。又比如MTV台、可口可乐流行音乐奖,奖项也分设港台和内地,不过都是约定俗成的习惯,全然不是出于政治的计算。
两岸交流已经多年,“繁荣”、“热络”是我们用来形容两岸交往最常用的词藻。然而,交流项目增多、人员往来频繁,两岸就真的了解彼此了吗?无论“谢谢台湾”还是“中歌榜”的“矮化说”都提醒我们,原来,两岸面对对方,各自都有盲点。这是一种根植于政治意识的判断,有时候,它会被拿去放在本不需要它比量、判断的地方。普通事件一旦染上“政治色彩”,便由简单变得复杂,限制了人们进一步了解对方的意愿和空间。
还好,“谢谢台湾”和“中歌榜”无碍大势,它们的价值在于“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