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台湾

一曲《望春风》 写给天下少女 成为台湾记忆

2013年05月10日09:2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摘要:一首歌,当它传唱了80年,便不再是一首简单的歌曲,它成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承载了近百年的社会变迁,它有了情感的、历史的价值。在台湾,这首歌就叫《望春风》。

  一首歌,当它传唱了80年,便不再是一首简单的歌曲,它成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承载了近百年的社会变迁,它有了情感的、历史的价值。在台湾,这首歌就叫《望春风》。

  挖掘和展示一首老歌的价值大有学问,开一个研讨会、办一场音乐会,估计拥入的都是学者与老者,懂的人去复习,不懂的人照旧不懂,而这种不懂就是文化的流失。近日,台北市文化局为《望春风》举办为期3个月的纪念特展,办展的方式与精心可供借鉴。

  首先,展览不是展品的堆积,而是尽力营造歌曲产生年代的氛围。展览选在与歌曲同年代的一幢老建筑中进行,踏上石台阶,走进红砖墙,一下子挑起人们回首过往的情怀。特展开幕式上,98岁、80多岁、50多岁的当年少女与二八年华的现代少女同唱《望春风》,白头红颜的对比,让人感受到这首歌几十年间在几代少女心中的流向——

  独夜无伴守灯下/清风对面吹/十七八岁未出嫁/见着少年家/果然标致面肉白/谁家人子弟/想欲问他惊呆势(不好意思)/心内弹琵琶……

  这样的歌词在现代不过是平常的怀春抒发。80年前,台湾社会被封建礼教捆绑,女子只是生育工具,表达与追求个人情感是大逆不道,如花少女只能默默承受工具的命运到老到死。当时的台北少年李临秋写下《望春风》歌词,现在已是老年的李临秋长子李修鉴在展览开幕式上说:“这首歌是为当年的少女们争取发言权,是为女性打抱不平。”李临秋生前曾说:“《望春风》是为天下少女而作,代少女向男子表白。”

  一首歌的传唱,旋律也是两翼之一。《望春风》的作曲邓雨贤,是台湾音乐史上不能跳过的人物。他出生在桃园县,1908年迁居台北,除《望春风》外,《四季红》、《雨夜花》、《月夜愁》等都是他的名曲,至今传唱。在日本统治台湾时代,邓雨贤推广以闽南话为基础的乡土文化,提出:“如果可能,艺术家应该和大众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完成他本来的使命。”这种眼光和格局,也使他的旋律广受民间接受,成全了他个人的不朽。

  一首抒发个人情怀的歌曲,因其触动“天下少女”的不平和与民间大众结合的追求,一唱而红。展览展示了自1933年《望春风》问世至2013年间的61个录音版本,包括了邓丽君、翁倩玉、李碧华、陶喆、齐秦等的演唱,表现形式从独唱、合唱、电音演奏到现代的蓝调、说唱。虽然少女们的命运早已不复80年前的悲惨,但这首歌超越年代,被不断附加新的涵意。

  比如在台湾“戒严”年代,《望春风》被蒋介石政权改编成《保密防谍》歌:“无中生有造谣言,匪谍真荒唐”。再往前推,《望春风》曾被日本殖民统治者重新填词改编为《大地在召唤》,成为鼓动侵略战争的军歌。展览的举办地、与《望春风》同龄的老楼,就是当时日本警察署所在地,至今还保留着日本人设置的水牢,有“台湾的孙中山”之称的蒋渭水曾在此被关押。这座楼房后来一直延用为警察局,近年被台北市文化局辟为台湾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在这幢建筑里展示《望春风》的前世今生,凸显了这首歌的历史命运。

  一首歌,用一幢建筑、几代女性、一个特展来配合展示它的价值,这是《望春风》的幸运,也是文化的幸运。(陈晓星)

分享到:

(责编:刘凌)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