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台湾

谢长廷二次登陆 苏贞昌何去何从?

2013年07月03日16:55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9个月内谢长廷两度登陆,民进党内部在两岸关系上由此形成了对立与对话、断流与交流的两条路线。

海外网7月3日电民进党中常委、“中委会”成员谢长廷的主导下,谢的个人智库——台湾维新基金会,与大陆重要涉台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在香港共同举办的两岸论坛圆满落幕,取得了重要共识,谢长廷一行也受到大陆高规格礼遇,不仅国台办孙亚夫副主任亲自全程与会,参加大会的大陆学者专家多为涉台研究权威,7月1日谢在深圳又受到国台办主任张志军的热情会见。外界皆认为大陆给足了谢面子,对谢而言,这也是继去年登陆的“开展之旅”后再次取得的新突破。

9个月内谢长廷两度登陆,岛内舆论皆予以高度肯定,更有舆论认为谢已抢得民进党的两岸交流话语权。民进党内部在两岸关系上由此形成了对立与对话、断流与交流的两条路线。面对如此局面,握有党权的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将何去何从?依笔者看,大致有以下两种可能:

一是“冷处理”谢长廷登陆议题,防止因迅速跟进或强烈反对而放大谢的登陆效应。去年10月谢长廷登陆返台后,民进党内掀起“剿谢”大战,苏贞昌借力使力,任由党内同志批谢、打谢,他自己也不时加入战局,最终还采取边缘化的策略逐渐吞噬谢长廷的访陆效应。此举虽引发外界对民进党路线转型的失望,也逼迫谢更大胆的开展红绿交流,乃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与大陆成功合办了香港会谈,但对苏贞昌来说,则成功封杀了谢在党内的挥洒空间,也将民进党两岸议题的主导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谢二次登陆,随行者较上次规模大,代表性强,虽不乏批评者,但肯定者亦不在少数,政治效应较上次更上层楼。对此,苏内心必定非常吃味。但在经过权衡算计之后,苏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已见端倪。苏对谢二次登陆的回应,目前除认为谢“表现积极自信”之外,最实质的评论就是将谢的活动定格在“个人”而非“党”的层次,显然苏对其认同的小,反对的多,但又不便直言。从目前看,党内对谢举办红绿对话褒贬不一,苏作壁上观,冷眼相对,很可能就意味着苏要静观其变,防止因对谢冷言冷语催化扩大谢登陆效应,更防止因跟进谢长廷立场,冒得罪“独派”的风险。

二是主导并开展党内两岸议题大辩论,借此拉长战线,避免自身过早就两岸议题摊牌。6月30日谢长廷在港之际,民进党突然宣布因故延迟的首场“华山会议”将在7月4日举办,并由苏贞昌主持,7月11日还将召开第二次“中委会”会议。这些议程民进党本来规划已久,但因时间点紧随谢长廷二次登陆返台之后,加之各与会者很有可能就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展开激烈舌战,苏因谢二次登陆之旅而必须就两岸议题表态的压力很可能因之被冲淡,加之,届时以谢系为主的务实派若被以苏系领头的“顽固派”盖过风头,苏贞昌就更不用担心谢长廷登陆在党内引发什么具有冲击性的效应了。即便党内关于两岸议题的分歧继续激化,只要苏贞昌按照既定步骤,把9场“华山会议”接续开下去,拉长战线,始终给外界一种民进党正在面对两岸议题的假象,苏就一方面可以减轻外界要求民进党调整两岸路线的压力,另一方面则可以将民进党的两岸议题主导权牢牢把控在手中,谢要发挥多少作用,恐怕还要看苏释放多少空间。

从之前苏贞昌访美,到苏对“习吴会”、第五届海峡论坛以及第九次两岸两会会谈的态度看,苏仍展现出不折不扣的“逢中必反”的“台独”立场,因此其对谢二次登陆的表态,显然不是“默认”,更不是“认同”,而是一种基于情势下的不得已的“逢场作戏”。因此,谢长廷虽然再次为外界创造了民进党与共产党对话的想象,但能否借此进一步转化为民进党转型的助力,端看苏贞昌是将个人利于置于第一位,还是将他标榜的民进党的再次执政置于第一位?不过,将“两岸牌”视为围堵谢长廷工具的苏贞昌,超越自己肯定比登天还难!

(作者张华 系中国社科院台研所综合室副主任)

分享到:

(责编:林浩)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港澳台频道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