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09日10:15来源:环球网字号:
摘要:平衡两岸交流偏重于国共交流的现状,以及正视“中华民国”的现实,其实是民进党内的主流意见,只不过经常被“台独基本教义派”的意见绑架。 |
谢长廷结束访问香港及深圳行程后返台,受到大批支持者及党籍民代献花欢迎。 图片来源:台湾《中国时报》
【环球网综合报道】台湾《立报》8日社论,原题《论谢长廷港粤行》,全文摘编如下:
继2012年10月象征民共破冰的“开展之旅”后,谢长廷主持的台湾维新基金会于6月底在香港举办“两岸关系的发展与创新”研讨会,由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协办,召集所有对台研究专家学者及相关部门,展开积极、坦诚的交流座谈。并且在研讨会结束后,谢长廷一行转进广东深圳拜访台资企业和台商协会,也与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会面。
谢长廷对此行的自我评估认为有三个突破,一是在大陆官方陪同下公开与台商座谈,证明民进党也可以处理台商的问题;二是公开谈论“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宪法”,让两岸可以正视历史、面对现实;三是平衡两岸交流等于国共交流的现况。
平衡两岸交流偏重于国共交流的现状,以及正视“中华民国”的现实,其实是民进党内的主流意见,只不过经常被“台独基本教义派”的意见绑架。谢长廷指出其“两岸共源同文”的主张乃出自“台湾前途决议文”,与许多人对“决议文”的印象不同而感到讶异。事实上,“决议文”中不仅提到两岸“文化共源”,也指出两岸关系应该从“历史上、文化上、血缘上的长远关系出发”,甚至提到“应透过全方位对话,寻求深切互相了解与经贸互惠合作,建立和平架构”。谢长廷此行另一个重要的突破,应该就是让民进党的支持者得以“回到决议文”,重新认识民进党的主张,而不再是由“台独基本教义派”来定义民进党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