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2013年08月24日20:35|来源:中国新闻网|字号:
中新社香港8月24日电(贾思玉 张真真)张奥在2005年由北京到香港升读本科,在一所以国际化著称、在亚洲名列前茅的年轻高校,他发现,本地生、内地生和西方学生“各自抱团玩儿”,不过后来地域文化隔阂渐消。
本地、亚洲和世界,致力于国际化的香港高校既“关注脚下”,也“仰望星空”。“国际化不是西方化,我们重视和欧美高校的交流,也重视与东方、特别是内地的交流。”香港教育学院署理副校长(研究与发展)莫家豪教授接受中新社记者访问时说。
香港教育资助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在特区政府资助的八间大专院校各学位课程就读的非本地生,由2007/08学年的7293人增多至2012/13学年的13661人,占总学生人数的比重由10%升至15%,其中约八成人来自内地。
香港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王于渐认为应理性看待上述情形。他指,首先,港大以英文教学,除英语国家外,印度、中国有较庞大的懂英文的人才库;其次,中国内地学生和家长对优质教育有很大需求,而香港华人社会较欧美更易适应。双方“不谋而合”。
统计指,在2012/13学年,非本地生报读教资会资助研究课程的成功率只有10%左右,而本地生约有25%。若单看内地生,多间港校达到“百里挑一”的水平。香港大学新学年收到约1.25万份来自内地的本科入学申请,最终只收生303人。张奥说,当年与他同一港校的内地生,大多数都达到了北大、清华的录取条件。
莫家豪认为,严格来说,内地生不应归为“国际生”;但另一方面,当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大学有大量国际生来自内地,为什么香港不可以?“为什么讲英文的是人才,黄皮肤的不是?这不合理。”
“连奥巴马都担心将来美国没有足够的科研人才,因为在美国一流大学理工科就读的优秀学生很多来自中国和印度。”莫家豪说。
不过,随着香港持续引进境外高材生,出现一种他们“抢”了香港资源的说法。对此,王于渐称,这是先假设了竞争是“零和游戏”。在某些条件下或许是对的,比如大学宿位有限,人多就会摊薄。但中长期来看,境外优秀学生带来“正和竞争”,对香港大有裨益。“人才到香港来,不会只索要不给予,他们是带了‘东西’来的。”
对于有观点认为港校能通过向非本地生收较高学费而“赚钱”,王于渐予以反驳。他指,大学发展涉及固定成本和边际成本,学费只够支付边际成本。他以MBA课程举例说,虽然学费高昂,但学校要高价聘请名师、提供企业交流等服务,其实入不敷出,“不光香港,美国也这样。”
香港教育局局长吴克俭今年6月在立法会就“提升香港专上教育质量”发言时指出,根据现行政策,教资会资助的各类修课课程的非本地生人数上限为20%,其中4%可在资助学额以内取录,16%须在资助学额以外录取,“可见非本地学生对本地学生入读资助学位的机会影响轻微”。
他又指,在研究生教育阶段,目前受资助的研究院研究课程的学生人数距上限还有约千个名额,即如有杰出的本地生申请入读,院校仍有空间。
在香港这样的国际都会,莫家豪认为应奉行“英雄不问出处”。他强调,香港高校招揽研究人才的最大原则是“择优录取”。(完)
同题报道
(责编:王化云、盖林讌)
香港,o,车牌,号牌,制式警车,腐败治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