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心灵海峡”如何融通

2015-01-13 08:21:18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近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台湾人士时多次强调“两岸统一是心灵契合”,获得两岸各界齐声“点赞”。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以至和平统一,不仅要靠两岸高层从法律上、机制上加以确定,而且要靠两岸民众从心理上、情感上加以认同。

  在两岸交流中不难发现,不少台湾青年学生很自然地称来大陆为“出国”、返台湾为“回国”,国族认同令人担忧。岛内政治现实表明,尽管两岸时空距离不再遥远,但两岸心灵距离依旧巨大。尤其随着两岸交流由“浅水”进入“深水”,认同落差与深化交流之间的矛盾正在日益凸显。

  萨缪尔·亨廷顿认为,人类对和平、公正、道义、宽容等价值的认同程度越高,冲突越少。这表示人类冲突的根源仍是一个文化问题。两岸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彼此分隔和各自发展,已形成政治体制、经济制度、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唯因两岸文化和渊源相同,所以仍有极大的整合机会,可是一旦产生文化冲突,彼此文化距离渐行渐远,再来凝聚民族认同、聚合国家认同势必困难重重。

  “观乎人文,以化天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的精魂,文化融合是根本的融合,文化认同是核心的认同,这是心灵契合的关键所在。当前,和平发展是两岸民众最大共识,中华文化是两岸社会的最大交集。两岸通过经贸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后,理应透过文化交流形塑共同价值,促使两岸同胞情感趋融、价值趋近、认同趋合、潮流趋同,从而逐步打破“台湾命运共同体”狭隘意识、建立“两岸命运共同体”价值追求,并且使之成为两岸民众公认的精神支柱和共同的文化基础。两岸共同价值旨在强化两岸一家亲、打造两岸共同体,植根中国传统文化,吸纳台湾特色文化,融汇两岸文化元素,吸收人类文明成果,是具有两岸特质的新颖文化。

  受政治分歧蔽障、多元文化冲击,形塑两岸共同价值无法一蹴而就,具有复杂性、长期性。例如,“两岸和平发展愿景”正式提出已经10年,但两岸和平发展共识尚未在两岸政治生活中真正确立起来,成为指导两岸社会发展的普适价值。两岸普通民众对其认知程度不一,岛内公权部门对其理解参差不齐,蓝绿阵营对其态度分歧明显,两岸和平发展成为两岸共同价值仍需继续努力。正是基于此一使命,我们从共同历史出发,先后举办了“百年复兴忆辛亥”、“两岸学子祭甲午”等活动,拍摄了《辛亥百年》、《甲午史鉴》等片子,让两岸同胞在追忆历史中产生共鸣、在思索未来中形成共识。

  民众尤其青年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两岸人文交流需要奉行庶民路线、重视青年交流,让文化交流深入草根、融入生活,让两岸青年互知互信、交心交融,不断互递正能量、互立正形象,从而实现情感融合、心灵契合。

  《礼记·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大道并行而不相悖。”化解两岸同胞认同落差,促成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正是需要这种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作为基础,它绝非强求外在整齐划一,而是追求内在和谐统一,即在尊重差异中增进认同,在包容多样中累积共识。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唯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面对历史隔阂造就的“心灵海峡”,时代呼唤两岸同胞以心相交、以诚相待,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包容。历史不能选择,但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两岸亲情和中华智慧的双重牵引下,两岸同胞定能找到那条属于我们的心灵契合之路,从而从过去的“背对背”,变成现在的“面对面”,以至最终的“心连心”。

责编:乔畅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