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闽南语歌曲的乡土情怀

2015-11-02 09:40:46来源:海外网 分享:
字号:

1446428480746903.jpg

《两岸关系》杂志社社长汪舟(中评社 臧涵摄)

海外网11月2日电 据中评社报道,1日,《两岸关系》杂志社社长汪舟在福建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举办了题为“台湾闽南语歌曲的乡土情怀”的讲座。

“……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好运歹运,总嘛要照起工来行,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1988年,叶启田的《爱拼才会赢》震撼台语歌坛,唱红台湾全岛。

中评社报道提到 ,台语歌曲是相对于国语歌曲(即普通话歌曲)而言,是指台湾地区用闽南方言吟唱的歌曲。由于台湾福佬族群(闽南人)是台湾最大的族群,约占总人口的75%,福佬族群使用的闽南方言成为台湾最主要的方言,因此,台湾闽南语歌曲被视为台湾方言歌曲的代表,台湾民众习惯上称为台语歌曲。 

台湾是移民社会。早期移民中,以漳(漳州)、泉(泉州)、厦(厦门)汉族移民人数最多,其次是从广东迁台的移民,他们入台开发、建设家园,自然的也从祖籍地带去了方言、习俗、信仰等民间文化,其中包括民间音乐和地方小调。  

汪舟表示,根据大的历史时期的划分,台语歌曲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清治时期。自16世纪末至19世纪末,一波又一波或零散或成规模地从闽粤渡台的移民潮,形成了台湾移民社会。在长达300年的移民过程中,先民们离乡背井渡海来台,在台岛开发、建设家园,这种经历表现在精神层面就具有强烈的祖根意识。先民们在族谱、宗祠、牌匾、墓碑都会记载自己从哪里来;先民们在劳作之余会吟唱故乡小调来寄托浓浓的乡思乡情,这些小调经过口口传唱,孕育出了优美动听的民间歌谣。   

台湾早期民间歌谣如《思想起》、《天黑黑》、《牛犁歌》、《台东调》、《丢丢铜》、《劝世歌》、《草螟弄鸡公》等,都广为流传。这些歌谣的曲调基本不变,内容则往往根据吟唱者的经历自编而有不同版本。《丢丢铜》是宜兰一带的民间小调,没有固定的歌词,是随情景的变换而即兴填词吟唱的。最典型的是《思想起》,以念唱形式叙述先民们从唐山过台湾的拓荒史,充满浓郁乡情,在南部民间就有50多种版本。

第二个阶段是日据时期。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于1895年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同年,日本以武力侵占台湾。从此,日本对台湾实行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日本殖民当局强制推行同化政策,迫使台湾人民学日文、讲日语,甚至生活习俗也要日本化,禁止台湾人民使用汉字,禁止民间宗教和习俗活动,台湾人民饱受了异族的奴役和压迫,苦闷无助的心情无处宣泄,只能私下偷偷吟唱台语歌谣寄托悲情。当年在嘉义一带传唱一首歌谣《一只鸟仔哮啾啾》,内容描述了一只小鸟在夜里找不到自己的鸟巢,伤心哭叫,悲愤地质问是谁把我的鸟巢弄破,如果让我抓到他绝不善罢甘休。这首歌谣形象地表达了台湾同胞痛失家园、誓必雪恨的心情。民间传说曾有一支台胞抗日武装在诸罗山(嘉义)被日军镇压,勇士们唱着这首歌谣慷慨就义,故事极为感人。    

第三个阶段是戒严时期。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光复,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回归祖国怀抱。台湾学者写道:“在日本强暴的统治下,度过了艰辛苦难的五十年之后,我们全体台湾人民终以纯洁的中华血统归还给祖国,以纯洁的爱国心奉献给祖国。”但是,时隔一年多,台湾爆发了“二二八事件”,台湾同胞的美梦瞬间破碎。1949年,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随之而来的是长达38年的戒严时期,台湾同胞在专制统治下痛苦呻吟。     

台湾光复初期,台语歌曲曾有过短暂的复活。面对当时族群矛盾、民生凋敝、百废待兴的台湾社会,一些词曲作家创作了反映现实疾苦的台语歌曲,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被称为“战后四大名曲”——《望你早归》、《补破网》、《烧肉粽》、《杯底不可饲金鱼》。另外还有一首《收酒矸》也很出名。《烧肉粽》描述了一位青年学生毕业后没有工作,为了谋生只好当小贩沿街叫卖肉粽的情景,是底层民众生活困苦的真实写照。    

第四个阶段是解严以后。1987年,国民党当局被迫宣布解除戒严,长期被压抑的社会能量一时间喷涌而出,政治上加速了民主化的进程,文化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台语歌曲也终于走出历史的阴霾,抖落一身尘埃,抚平累累伤痕。

解严之初的1988年,叶启田的《爱拼才会赢》震撼台语歌坛,唱红台湾全岛。时值台湾人民以勤劳奋斗创造了经济奇迹,又以不屈抗争冲破了专制禁锢,这首曲风明快、内容励志的台语歌曲,正唱出了台湾人民勇敢拼搏的精神:“……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好运歹运,总嘛要照起工来行,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1989年,“黑名单工作室”推出台语歌曲专辑《抓狂歌》,以创新的音乐表现形式和反叛的姿态,抨击社会时弊,也引起不小的轰动。紧接着,1990年,林强的《向前走》以念唱加摇滚的演唱,再次在台语歌坛刮起一阵旋风。这首台语歌曲描写了一位乡下青年在前往台北打拼的火车上,充满矛盾、好奇和憧憬的复杂心情,唱出了年轻一代的心声。     

“天黑黑要落雨,阿公仔举锄要掘芋,掘呀掘,掘仔掘,掘着一尾旋留鼓,依呀夏都真正趣味,天黑黑要落雨……”在一首被大家所熟悉的《天黑黑》中,讲座圆满落下帷幕。     

“我们回顾台语歌曲步履阑珊的发展历程,就如同跟随台湾人民走过苦难的岁月。哭腔哭调是台语歌曲的显着特点,铭刻着日据时代的印记,也反映了台湾人民特殊的历史遭遇和心态。那些历经沧桑的台语老歌,散发着那片乡土的芬芳,承载着那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同胞的泪水与希望,如泣如诉的歌声带领我们走进台湾人民的心灵深处……”汪舟最后说道。


责编:李萌

您看完此新闻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