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时:
师徒齐力让梨园添香
如今,几乎每年都有台湾艺术院校或团体到金莲升剧团取经学艺。金莲升剧团著名演员吴伯祥曾多次赴台传艺。他告诉记者,高甲戏的傀儡丑是戏剧表演中,模仿傀儡的典型代表。在《大稻埕》中,这种傀儡丑也被运用到二少爷这个角色上,给人在视觉上造成一种人被家国命运以及大稻埕的变数牵着走、无可奈何的压抑感。这种模仿不是零星、偶然的,而是与丑角表演美学紧密相连,逐步形成了成套的表演程式,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行当。
这种独特的表演艺术也是台湾同业最感兴趣的地方。国家一级演员纪亚福表示,由于高甲戏的科步相对规范,唱腔讲究韵味韵律,在台湾传承人日渐稀少,加上受到歌仔戏、电影等的冲击,如今台湾高甲剧团踪迹难觅,但大陆高甲戏的影响在岛内却不容小觑。比如,这两年台湾荣兴客家采茶剧团就专赴厦门学艺,把高甲戏的提线傀儡丑表演手法融入其采茶戏中,《三山国王传奇》就是二者完美结合的佳作。
2012年,金门县文化局专门开设了“高甲戏研习班”,并邀请金莲升高甲剧团的陈炳聪、纪亚福等四位大师担任老师。在开课前,金门县文化局首先安排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每当回想起在台湾的拜师礼,我都十分感动。这种拜师礼现在在大陆都很少了,可见台湾对这门艺术传承的重视。但愿,未来能如拜师词中所言,做到‘师徒齐力,梨园添香’。”纪亚福说。
期待台湾高甲戏的春天
——访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院院长曾学文
东南网12月2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陈梦婕)作为闽南戏曲剧种,高甲戏盛行于闽南语系一带。如今,在闽南地区还活跃着近150个专业及民间的高甲戏团。但在台湾,高甲戏却经历了大起大落,为什么两岸高甲戏的命运如此不同?台湾高甲戏的出路在何方?
记 者:台湾高甲戏的发展路径是怎样的?为何经历大起大落?
曾学文:源自闽南的高甲戏是在道光年间传到台湾。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台湾几乎各县市都有高甲剧团。泉郡锦上花剧团最高峰时期有八九十名演职人员,光搭景师傅就有十几人,可见其繁荣程度。到了上世纪50年代,台湾歌仔戏兴起,加上外来影视娱乐登岛,高甲戏开始走下坡路,不少演员转行去唱歌仔戏。到了上世纪90年代,高甲戏生新乐剧团关门,意味着台湾高甲戏最后的“堡垒”也被冲破了。
记 者:在闽南地区,目前还活跃着近150个高甲团,演出不断。两地相比,为什么大陆高甲戏能够维持这样的兴盛局面?
曾学文:台湾高甲戏是没有丑角的,还是以生、旦戏为主。在一般的剧种里面,丑角类也是似于陪衬的地位,但是在大陆的高甲戏,它变成一个表演主体,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艺术。丑角可以跳脱出传统的表演格式之外,可以跳脱出既定的规则,它的可塑性很大。并且,高甲戏台上演员多,场面热闹,是庙会等活动的“常客”,因此深受闽南民众喜爱。
记 者:台湾高甲戏是否还有复兴的可能?
曾学文:台湾有传统艺术中心,制定了一个“民间艺术保存保护传习计划”,它把高甲戏的技艺跟文献做了很好的保存。这几年,大陆高甲剧团频频赴台演出,带去很多好剧目,比如今年金莲升的《阿搭嫂》就在台湾演出了十几场,反响良好。但一个剧种能否复兴,关键还是取决于市场和审美引导。希望随着两岸高甲戏交流的加深,能让台湾观众重新爱上这个优秀的独特剧种。
责编:许兰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