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韩国电影刷屏 《釜山行》和《隧道》你站哪队

2016-09-21 14:55:43来源:钱江晚报
字号:

  最近,韩国电影很猛。相信你的朋友圈,已经被《釜山行》和《隧道》两部电影刷屏了吧。

  《釜山行》是知名动画导演延相昊执导的一部丧尸片,也是他的第一部真人电影。讲的是一行人在高铁上遭遇丧尸的故事,观影效果很赞。

  《隧道》则是韩国影坛实力派男演员河正宇主演的灾难片,但主旨则在于“所有的天灾都是人祸”。通过男主角死里逃生的过程,批判人性阴暗面。

  这两部本年度新片在韩国上映时都获得了票房上的成功,在中国也有不少拥趸。因为上映时间相近,又都是典型的类型片,自然不免被人拿来比较。

  那么,《釜山行》和《隧道》,你站队哪一部呢?

  那么看完下面这篇武力指数分析帖,或许就会有自己的判断。

  故事:

  丧尸PK救援

  毫无疑问,《釜山行》是今年韩国最成功的商业片,本土观影人次破千万。而在豆瓣上,《釜山行》飙到了8.3分。

  这个末日故事,发生在一趟首尔至釜山的特快列车上。孔侑扮演自私的基金经理,带着女儿,去釜山见分居的妻子。这时,一名受感染的女孩闯入了列车,她很快尸变,引发列车上的丧尸危机。而幸存的乘客们不得不在逼仄的空间中奋力求生……

  应该说,《釜山行》的成功得益于其精准的商业片套路,以及在视觉效果、叙事结构和人性探讨上达到了一个平衡的把握。

  “闯关,拿道具,再闯关,掉血,继续闯关”的惊悚片套路,被导演玩得很溜。全片几乎没有尿点。

  再加上《釜山行》中的丧尸相比一些美剧来说,并不吓人。这种“好看不恶心”的观影效果,也给《釜山行》贡献了更庞大的观众基数。

  相比之下,《隧道》的故事,没有《釜山行》那样大开大合,没有僵尸撕咬的“刺激”,甚至被部分网友批评“有些拖沓”。

  河正宇饰演卖车经理,被困在了坍塌的隧道内,为了生存下去而努力。裴斗娜饰演焦急却无力的妻子,吴达庶饰演想尽一切办法的救援队长。

  不过,《隧道》的故事表面上没有那么紧张,其实一切的张力,都在“救援”之外。

  演员:

  偶像派PK演技派

  演技在线是大家对《釜山行》和《隧道》的一致评价。就演员层面来讲,就是青菜萝卜,各有所爱。

  《釜山行》可以打个“群架”。孔侑、马东锡、郑有美、崔宇植、安昭熙、金秀安、金义成……哪个拉出来都可以碾压国内的“僵脸演技派”。

  孔侑和郑有美,都是韩国偶像剧起家。但是,他们显然并不满足于瞪个眼睛接个吻,一直都在多方面尝试锤炼演技。在《釜山行》里,从自私转变到无私的孔侑,和“史上最强孕妇”郑有美,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马东锡扮演的悲情妻控肌肉男,已经成了择偶新标准,值得一提的还有“反派”大叔金义成,功力了得。

  至于《隧道》,很多人都是冲着河正宇去看的。

  演员廖凡曾评价:“他既可以演《追击者》里的变态杀人犯,又能演《黄海》这样相对艺术的电影,还可以演《柏林》那样的商业大制作,同时也不会错过《恐怖直播》这种小型的精彩类型片。”

  还有去年的《暗杀》、今年的《小姐》……这些网上的大热片都有他撑场。

  作为韩国电影演员中生代的代表,河正宇一个人的演技足以撑起整部电影。更何况,还有裴斗娜呢。

  立意:

  善恶分明PK人性讽刺

  很多人说,《釜山行》好就好在探讨了人性。但对一些电影爱好者来说,《釜山行》中的人性探讨,还不够深,不够透。

  在这一点上,恰恰是《隧道》戳得更准、更狠。

  《釜山行》的逃命小分队,基本上是善恶分明。好老公马东锡是无私奉献那一款,而常务金义成就突破了人性的底限。到最后,导演更借结局,挑明善恶有报的因果循环。

  影评大V“毒舌电影”就指出,人性从来不是非黑即白,人性太复杂了。

  他举了《隧道》中的一个细节——

  被困坍塌隧道多天的河正宇,找到一个难友。她问他:“有水吗?”河正宇迟疑了一下,说有。他回去给她取水,有两瓶,一瓶满的,一瓶不到一半。河正宇第一反应是,把水少的一瓶给她。但想了想,不妥。举棋不定了好久。最后,还是从水多的那瓶,倒了一些到水少的。

  “这才是让人信服的人性。自私和无私交替出现,互相制衡,最终,达成我们的判断。这种犹豫不决的内心风暴,才是灾难片真正打动我们的地方。而《釜山行》输就输在,它只展示了自私与无私的对峙,却屏蔽了左右为难的过程。”“毒舌电影”说。

  回过头来看《隧道》,相比河正宇在隧道内的自救,外部发生的一切,救援、政治作秀、媒体反应、民众的逃避和指责,才是一出暗黑的讽刺大戏。

  韩国电影非常善于吐槽现实问题:比如政客为展现爱民如子,抢着和被困者家属合影;比如,花了17天打通的救援洞却发现打错地方了,原来隧道设计图纸就是错的;还有更恐怖的是——当一名救援人员意外死亡,民众意愿彻底走向反面,救人的单纯问题,变成了“一条人命价值几何”的社会大讨论……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隧道》也迅速引发了韩国民众对“世越号”沉船事件的反思。

  有人说,如果《釜山行》的最后,指向幸存者的枪响了,那就是悲情神作了。记者 庄小蕾

责编:满晓彤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