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导盲犬系列报道(二):导盲犬数量为何这么少?

2016-11-17 08:41:22来源:海峡导报
字号:

m_20bb17c_8.jpg

海峡导报11月17日讯(驻台记者 许巧娜 文/图)位于台北市新庄区的惠光导盲犬学校成立于1991年,是台湾最早进行导盲犬培训并获得国际导盲犬联盟(igdf)认证的机构。25年来,惠光培养出了不少优秀的导盲犬,但数量远远达不到理想标准(目前台湾理想标准600只)。

导盲犬的培育,为何这么难呢?

高投入,低产出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正在服役的导盲犬不到3万只,其中美国约1万只,英国约4000只,日本约1000只,大陆只有大约70只,台湾地区也仅有37只。

造成导盲犬数量偏少的原因,最主要还是因为导盲犬的训练,实在是一个“高投入、低产出”的事业。“一只狗狗从出生到退役,大概要花费100万元新台币。”惠光导盲犬学校教育推广组组长彭筱涵告诉导报记者,特别是在学校里进行专业训练的这部分,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成本。据介绍,目前惠光导盲犬学校里所有的开支,百分之九十来自社会捐赠,仅有百分之十来自政府资助。

除了花费高之外,每只狗狗的性格和身体状况也不同,训练不能靠单纯的“复制粘贴”,所以毕业率“低得可怜”,“今年4月,我们有6只狗狗进行训练,但到现在只有1只狗狗能顺利毕业。”彭筱涵遗憾地说。

社会接纳是难题

社会的接纳度,则是另一个更大的难题。

“常有公车司机看到我们带着狗狗要上车,就把门关上了,也有乘客以狗狗身上有味道为由,要求导盲犬下车。”彭筱涵介绍,在台湾刚引进导盲犬的前10年间,遭遇最多的是拒绝。公交车、地铁、餐厅、医院、剧院……都被拒之门外。

因此,学校每个月都会举办一两次推广活动,将导盲犬带到街头,与民众进行近距离接触。这样的推广活动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今台湾已有四五百位民众定期从信用卡里抵扣费用存入专门的账户,而惠光导盲犬学校也从2014年开始,第一次实现收支平衡。

如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导盲犬给予立法保护,允许这些工作狗进入商店、餐厅、酒店、飞机、公共汽车等,近年来,大陆社会对导盲犬的认识度和接纳度也在提高:北京、大连等地陆续出台规定,允许导盲犬进地铁、上公交。河南省投入上千万元正在筹建大陆最大的导盲犬基地。上海、南京、山东等地也相继成立了导盲犬培训基地。

去年5月起,厦门视力障碍旅客也可以带导盲犬一起乘坐火车了。

体验手记

它们,是盲人的眼睛

在采访结束的时候,导报驻台记者被邀请体验使用导盲犬——Cindy。Cindy的任务,是带着记者绕开各种障碍物,顺利找到椅子。

一开始戴上遮光眼罩的时候,没有方向感,没有距离感,世界全黑了。最大的恐慌,来自于安全感的瞬间丢失。所以,当训练师把Cindy的导盲鞍交到手上的时候,记者手心里全是汗,生怕自己只要一迈步,就要撞到桌角。“Cindy,走!”训练师刚下了指令,手里的导盲鞍缓缓往前移动了一下,记者被顺着带着走了起来,不快不慢正好适合行走的频率。

往前走了几步,Cindy停了下来,记者顺着它的背往前梳,顺着头到鼻子往前一摸——是个桌子。绕过了障碍物,又走了几步,Cindy又停了下来,再一次顺着Cindy的背,记者找到了自己的位子,顺利坐了下来。

这时候,心里的紧张感早已消失殆尽了。

在采访的一开始,训练师说了这么一句话:从成为导盲犬的那一刻起,狗狗们就已经选择了孤独,因为当别的狗狗享受主人的照顾关怀的时候,导盲犬们承担更多的却是对主人的责任。

所以,记者在这边也想提醒大家,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见到戴着导盲鞍的导盲犬,请做到:不抚摸、不拒绝、不喂食、不呼唤。它们丝毫的分神懈怠,都可能会给主人带来生命危险。它们是盲人的眼睛和拐杖,对待导盲犬,希望大家都能保持宽容。

相关阅读:

台湾导盲犬系列报道(一):只选最棒的"孩子"

责编:郝伟凡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