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核灾食品成台当局烫手山芋

2016-12-12 09:13:42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rmrbhwb2016121204p28_b.jpg

漫画来源:台湾《联合报》

近日,“我不笨,我拒吃核灾食品”连署站全台遍地开花。台湾消基会等部分社会团体试图发起“公投”,反对当局恢复日本福岛等地的食品进口。据传相关议案将于春节前在“立法院”闯关。既然民意如此反弹,民进党当局为何还要顶着卖台的帽子铁心解禁?用国民党的话说,这是要“靠核灾食品抱日本大腿”。问题是,拿岛内民众健康换取所谓的“外交实绩”,像话吗?

扬汤止沸

为了巩固“台日关系”,蔡英文当局发动闪电战拼日核灾区食品解禁。台 “农委会”之前在3天内举办了10场公听会,但一场比一场混乱,翻桌、对骂,推挤、暴力事件频传。台湾《中国时报》评论称,当局假民主之名,行背书之实,让民众继续陷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状态,民怨爆发在所难免。

果不其然。“台湾民意基金会”近日公布最新民调报告,才半年的时间,支持蔡英文的民众比例下降至41.4%,反对者升至42.6%。报告解读说,反对者首次超过支持者,蔡英文当局出现“领导危机”与“权威危机”。

面对民调数字节节败退,蔡当局急忙花大价钱从各种管道掌握民调。据台媒报道, 11月短短1个月内,当局各部门就抛出了8个与舆情相关的标案,主要是发包给外面专业的科技、信息或公关公司,针对当局施政的特定议题或热门话题、人物进行掌握,以免重大政策与民意出现落差导致施政困难。

8个标案,金额总计就达4473万元(新台币,下同),而马英九当局最后1年的类似标案才4614万元。换句话说,一个月内,蔡当局在同样项目上拿出相当于“前朝”近1年的预算,全力掌握舆情、挽救民调的企图不言而喻。

民调低迷,当局的反思和应对却说不上聪明。大把撒钱无异于扬汤止沸,治标不治本。蔡英文执政“发低烧”,有内外两个原因。内因是施政缺乏正心诚意,从核电议题“翻烧饼”到“一例一休”首鼠两端,感到上当受骗的民众不再买账。外因更清晰,拒绝承认“九二共识”,“维持现状”的模糊空间越来越小,在经济和“国际空间”议题上失血失分越来越多。

众叛亲离

“台湾民意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批评说,蔡英文不过上任半年,“在每个重大领域上面,都逐渐站到多数民意的对立面”。别忘了,他曾做过陈水扁时代的“陆委会副主委”。连绿营铁杆都不捧场了,这是什么节奏?正应了“众叛亲离”四个大字。

不过半年的光景,台湾民众似乎就看透了新选上台的这伙人。选前卑躬屈膝,选后趾高气扬。施政内外两层皮,骗的就是你。对内,不能有“核四”,要创建无核家园,用爱来发电;对外,日本的福岛食品应该尽快解禁,即使有核辐射,也要帮着吃。对内,台湾农民饲养的猪绝对不可以有莱克多巴胺(瘦肉精);对外,用药美猪要出口到台湾,求之不得恨不得一路绿灯。能源短缺不去管,食品安全可牺牲,只许外人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量台岛民众之利益,结美日“友邦”之欢心。

台湾渔民是不少,但大多数百姓绝非愚民。反核灾食品的连署,就是最新的反制手段。主办方希望在一个月内达到9万人的提案门坎,持续对当局施压。民意的海啸渐渐成型,当局应对稍有差池,恐怕会愈涌愈烈。

台湾劳动人权协会执行长王娟萍表示,她强烈怀疑,台湾人民的食品安全被民进党当成政治筹码送人了。台湾《中国时报》刊文认为,绝不能拿人民健康当赌注。

机关算尽

既不想承认“九二共识”,又想突破“外交困境”的蔡英文,实有说不出口的苦衷。近期多件事情证明,为了增添国际能见度,民进党当局从热脸贴冷屁股到搞个不大不小的“小动作”,啥事都干得出来。问题是,手头资源有限,议价能力太低,能拿什么跟别人交易呢?

跟美国,不外是进口美猪购买武器罢了。与日本,就是解禁福岛食品绝口不提冲之鸟礁。可是民众能答应吗?感觉动了奶酪的他们不用选票揭竿而起才怪。于是,当局施政必然陷入两难,美猪、福岛议题放水是必要的“投名状”,同时也是自身民意支持的拖累。两害相权,看来当局吃了秤砣铁了心。即使是民意毒药当军购凯子,也要硬着脖子挺下去。

“九二共识”的钥匙在身边,岛内民众的认同度也不低,就是不愿拿起来用。为何宁愿用岛内民众的切身利益来埋单?可笑的是,跟大陆对抗时,当局动辄拿着台湾“主流民意”说事,一拍胸脯,我是2300万人选举出来的领导人。但民意如流水,选举时的得票率,才几个月的时间,就被透支得差不多了。面对这种支持度塌方,孰令致之,又在谁的手里失之?

有岛内专家说,“台日关系”并不对等,日本一直把台湾当做对中外交的最佳筹码。在台湾没有开放福岛产品之前,吃定台湾的日本绝不会让步。民进党当局自诩为有史以来“最亲日的政府”,如今内外交迫之际,却反落得如此强硬的对待。岛内民众最担心的是,在日本的软硬兼施下,12月的3场公听会,会不会成为解禁福岛产品输台的入门票? 拿着岛内民众的健康去拼“外交实绩”,很可能机关算尽两头空。别说20年内蓝营难翻身的夸口会成为笑柄,4年后能否连任都要打个问号。(记者 任成琦)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12月12日 第04版)

责编:郝伟凡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