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学生赴台交换:被太平洋的风吹拂

2017-01-03 14:44:34来源:海外网
字号:

海外网1月3日电 台湾《中时电子报》近日刊载了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陈茂景的一篇文章,讲述了他近半年作为交换生在台生活学习的所见、所思、所想。从选课制度到社团文化,从食堂餐食到宿舍生活,在台期间的每一处细节都令陈茂景印象深刻,这些细节串联起来,就好像太平洋的风拂上脸颊,令人久久回味。

全文摘编如下:

转眼间一学期就过去了,彷佛九月八日飞抵台湾只是昨日之事。回想起这一学期在台的生活学习,一幕一幕历历在目,一时间竟不知如何下笔。在这里遇见的人、经历的事,回想起来,像那太平洋的风又吹上脸颊,带来温润和清澈。

在清大的日子忙碌又叫人可以放松。我选了九门课程,其中专业六门,通识三门,与交换生同学,甚至清大正式学生们相比,我的课程量都不算少,但我仍旧可以每天早上吃了早餐去上10:10开始的课;周五全天没课可以连着周末一起凑成三天,一次又一次去用双脚丈量这片土地,我想这些都和清大的选课制度密不可分。

听见更不同角度

清大的选课制度给了学生比较大的选课空间,可以跨专业、跨年级选课(一些有专业、年级限制的课程除外)。

选课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选课后系统会随机数处理,而不是直接先到先得地抢课。第二阶段许多课程会放宽开课对象,这时候选课形式则为抢课,在第一阶段选课结果的基础上,先到先得。第三阶段为开学头两周,学生可根据两周内的听课情况来检视这些课程自己是否合适。在这期间,人数已满的课,同学只需获得导师和任课教师的签字许可,便可加签。

第四阶段是期中,如果经过半学期的学习,发现某课程真的不适合自己,同学们仍旧可以在获得任课老师签名后,退掉这门课程,但这个阶段只能退课,不能选课。这样的制度还让我在许多课上认识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不论是上课听同学发言,还是分组讨论、完成报告,总能听见更不同角度、不一样的声音,这是我在大陆、在重庆大学不曾有过的体验。

清大的通识课种类和数量都令人称奇,就我看来,关于宗教和在地文化的课程很吸引人。我选择了《<阿含经>选读》、《台湾民谣与文化》以及《初级台语》作为我的通识课。台语课拍摄全家福,和来自泰国、新加坡、韩国还有香港地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一起学台语,既加强了纵向的我对台湾的了解,又让我横向的开阔了眼界。

在我选的所有课程里,除了两门纯文学性课,其他的所有课程老师都会在第一堂课上以及在选课的网上告知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包含教学用书、参考书目、上课形式、教学内容和默认进度(每一周要上什么内容)、要开展的活动、要做的报告、课程评分标准等。

自己对自己负责

这有助于学生了解本堂课程,粗略判断课程是否适合自己。上课时,老师一般都会按照大纲进行教学,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内容充实。通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也变得方便多元:学生们可以在数字学习系统中下载上课课件、补充数据,上传作业,查看成绩;老师会通过电子邮件发送通知,告知收缴作业情况,还会向同学确认对成绩是否有任何异议,而学生有任何问题也可以透过电子邮件直接联系老师。

我知道这些平台在重庆大学也有设置,但就我自己的经验,真正运用了这些平台的课还比较少。如果能更好地运用起这些平台来,我想师生之间的联系以及上课的效率都能有所加强和提升。

在清大的校园里,我有一种很强的学生“自己要对自己负责”的感觉。没有辅导员,没有很强的“班级”概念,宿舍也没有门禁,不会熄灯,不会断网,没有很多集体活动必须要参加,也没有人来传达任务,时刻提醒,上什么课、什么时候要做什么全看自己的意愿和自觉性。这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选择的空间,但若不能对自己负责,合理安排,对自己不好的同时也会给他人带来不便;不少交换生同学反映他们的台湾室友很晚都不睡觉,熬夜赶工或者打游戏影响到他人休息。

清大的社团文化也多样、蓬勃。由于没有明显的“班级”概念,社团是同学们集结在一起的最重要场所。清大有200多个大大小小的社团,公益慈善、艺术音乐、体育项目、宗教信仰、技术技艺等等无所不含,记得刚开学的社团联展纳新实在是令人眼花缭乱。机缘巧合下我参加了一个叫“小大厨房”的社团性质学生组织。

小大厨房分享美食

非盈利性的“小大”灵感来自一个服务学习课题,学生自己经营餐厅,想菜单、试做、备菜、出餐、财务、运营全部都由有共同爱好的同学操办,目的是给对料理有热情的同学一个发挥和再学习的平台,从实践中获得运营管理的知识与经验,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我想吃什么”、“我想为同学们呈现什么”,给学生餐厅增添一份新意与活力。

在小大,我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学习到了关于料理的新知识。出餐的时候,在千里迢迢跟我从家去到台湾的郫县豆瓣的帮助下,我和组员们为同学们呈现了以回锅肉为主打的“蜀道南”套餐,用重口味征服了台湾“小清新”。通过亲手的制作让台湾的小伙伴从美食出发,了解大陆,了解川渝,这是这次交换生活中十分难得的体验。

在清大,总能感受到温暖的关怀。关于选课的事务,推广教育中心的老师在每一个阶段都会发邮件提醒我们选课的时间,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选课以及加签、退选。

全球事务处的淑珍姐等就像我们在清大的妈妈,事务巨细都把我们照顾得很好,我们在清大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向她们寻求帮助。

清大贴心为我们安排了学伴和导师,我的学伴给了我莫大的帮助,从一开始了解学校环境、选课的注意事项到后来到校后的教材购买,出行建议……太多太多。我的导师也非常亲切,给了我许多关心与鼓励。

自由便利带来保障

清大还把交换学生们按大致的学科类别分成了好多个家族,每个家族有一位台湾学生来当“家长”,家长会不时召集家族的家人参加家聚聚餐,相同或相近学科的家人们在一起总有聊不完的话题,这便于我们更好地适应在台湾的生活学习。甚至是清大的宿舍修缮系统,都让人觉得贴心。

不论是不亮的桌灯,或是流水变慢的水槽,第一天在网上报修,次日回寝就能看到改善,这样的效率让人觉得欢喜。

完善的制度与有力的执行给自由与便利带来保障,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与关怀予人温暖。

(陈茂景/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

责编:满晓彤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