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一休”上路 台湾“涨”声四起

2017-01-06 08:43:06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m_19b106c_4.jpg

物价上涨,岛内民众很“有感”(台媒图)

台当局劳工休假“一例一休(休假日可加班)”新制上个月23日正式上路,砍劳工七天假则在今年元旦生效,一段时间以来,劳资双方都是怨声载道,甚至由于人工成本增加而造成物价上涨。从交通到看病,从外卖到倒垃圾,客运、零售、餐饮业一波接一波涨价,邮政、医疗、铁路、客运业则缩减服务,对此生活影响,民众很“有感”。

民众荷包失血,资方也是满腹牢骚。“当局怎么可以做这么残忍的事!”台湾工业总会理事长许胜雄4日哽咽泪诉,称“一例一休”新制上路,更让工业总会1年至少要增加200万至300万元(新台币,下同)预算。

看来,“一例一休”上路这“阵痛期”或许会比想象中要来得长。

物价涨服务减,民众很“有感”

因应“一例一休”,台湾一些客运自1月4日起调整班次,春节后还要涨价。拿国光客运来说,平均涨幅5%至8%,台北至台南全票最多可能涨四成,并取消平日部分路线班次。而台北市的公交,则视人力、情况调整各路线班距,增加离峰、假日的班距或停驶。

餐饮业也是“涨”声四起,包括八方云集、三商巧福、胡须张、肯德基、麦当劳等岛内连锁商家,都有一至二成的调幅,并有部分商家把最后供餐时间提前了。此外,像电影院、医院、邮局、物流业、电信业、垃圾车等,都有涨价或营业时间的减少。

台当局“主计总处”预估,“一例一休”实施之后,会提高物价上涨的压力,影响较大的是服务性需求,今年物价可能因此多上涨0.3%。

人力成本上升,“非典型就业”增加

按照台当局的说法,“一例一休”本意是希望给劳工更好的生活,但因事前评估不足、事后因应没到位,劳工未必“有感”;而且,由于企业人力成本提高,厂商可能调涨售价、缩减营运时间、减少奖金或雇用“非典型工作者”(派遣或部分工时工作者)等,所以劳工薪资不一定会增加,但可能因物价上涨及缩减服务而受到影响。

按照台湾经济研究院估算,“一例一休”上路后,整体产业每月将增加成本81.7亿元,一年增加980亿元,此外,特休假增加、没休完要给钱,估计一年增加156亿元;两者合计,企业一年增加成本约1136亿元,这还未计入基本工资调涨的影响。因应于此,雇主可能雇用更多“非典型工作者”。

此外,据台媒报道,因为“一例一休”新制要比以往多给付员工特休假、加班费或补休假等因素,有些雇主会想尽办法规避“劳基法”的规定,而且怪招不少。比如有些雇主要求员工挂两家公司,正常班是A公司,休息日加班为B公司,还有雇主先与劳方协商减薪因应。尽管这些做法都合法,但对劳工不利。

通货膨胀率可能跟着走高

“一例一休”对台湾经济发展的影响,当局称“利大于弊”。但岛内学者认为,企业人力成本增加,将会转嫁到产品或服务价格上,导致通货膨胀率增加,实质GDP可能下滑。

台湾经济研究院景气预测中心主任孙明德认为,“劳基法”修订目的,是要给劳工更多休假,透过休闲消费带动内需,但造成企业人力成本增加、经营成本加重,因此对GDP的产出,只是“左边口袋放到右边口袋”,不会带来整体规模增加。

孙明德表示,劳动新制可能让企业增加成本1000多亿元,占GDP约0.6%,但厂商有很多调整方式,所以不一定会拖慢台湾景气复苏,劳动新制只是对某些产业影响特别大,对整个台湾的影响应不是那么大。(海峡导报记者 陈成沛)

本文刊于《海峡导报》2017年1月6日第19版

责编:郝伟凡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