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228事件发生70周年纪念日,大陆为了“粉碎‘台独’论述”,今年也加入纪念行列。那么,这件原先是在台湾还没有出现“台独”思想时所发生的悲剧事件,是如何被绿营改造成“台独”的敲门砖呢?
228事件在“两蒋”统治时期,原本是一件历史禁忌,在蒋经国统治末期,他解除戒严,让台湾的许多历史禁忌,逐渐被媒体掀开它们的神秘面纱。从1987年起,每逢228事件发生的前几日,台湾媒体就开始连篇累牍的加以深入报道,试图找出事件发生的真相。
蒋经国过世以后李登辉接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他为了还原事件真相,开始委托“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研究员赖泽涵等人研究228事件发生的经过,后来编写成一本《悲剧性的开端:台湾二二八事变》专书。这本书的出版,并没有真正揭开历史真相,但是在当局的鼓励之下,228事件从那以后变成了研究“台湾近代史”的显学。
由于《悲》书只是讨论到当时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的责任问题,至于蒋介石是否是事件真正的元凶并没有定论,这反而引起以后研究者的更大兴趣。一直到今年台湾的历史学者在“国史馆”最新的《二二八事件档案汇编》中,找到陈仪给蒋介石发出的“寅冬亥亲电”,希望蒋介石能调派兵力来台。这份“亲电”的出现让研究者如获至宝,不过“亲电”中并没有提到“平乱”。因此,蒋介石是否是228事件的真正元凶,还是无法定论。
历史事实还未厘清,李登辉已平反了228受害者并向家属道歉,1995年2月28日,李登辉代表台当局首次为228事件向受难者家属及全体台湾民众道歉。同年3月23日,“立法院”制定“二二八事件处理及补偿条例”,第四条第二项规定“定每年2月28日为和平纪念日,为‘国定’纪念日”。
另外,1995年12月依照“228事件处理及补偿条例”,“行政院”成立“财团法人228事件纪念基金会”,该基金会的目的是为了秉持物质补偿与精神抚慰并济的原则,受理228补偿申请、核发补偿金。此外,更积极透过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回复受难者名誉、真相调查与实地访察等事宜,以抚慰受难者及家属之心灵创痛。2007年陈水扁当局更把该基金会改组为常设性机构,并朝向纪念、教育、文化等方向转型。
1996年2月28日,台北市“新公园”改名为“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这件事是由时任台北市长陈水扁所主导,并于来年在公园内设立台北二二八纪念馆,成为一个追溯历史、抚平伤痛的纪念公园。
2000年陈水扁接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以后,台湾“教育部”在大学里广泛设立“台湾文学”系、“台史所”、“台湾文化所”等学术教学机构,除了从学术上掌握228事件的解释权之外,也从大学生中灌输许多“自然独”的思想,台湾青年偏向支持“台独”的声音,正是教育机构被当成政治工具使用的成果之一。
至于,228事件的元凶虽然还无法完全确认是蒋介石本人,但是陈水扁为了达到实现“台独”的目的,主动认定蒋介石就是元凶,于是开始大举进行“去蒋化”,在台湾各地拆除蒋介石铜像。
而从“去蒋化”,陈水扁更进一步透过“正名、制宪”,企图以“台湾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走向“去中国化”。
陈水扁的激进“国家”改造行动虽然未能实现,但是整个228事件变成是绿营通往“台独”之路的定位已成,国民党拿不回228事件的解释权,也只能配合民进党的行动一起唱戏,让228事件变成是民进党“反中”与主张“台独”的神主牌。
所以,从原先对于228事件的平反与道歉,这本是台湾走向“民主化”的一部份,但是在陈水扁时期把228事件连结成激进的“去蒋化”与“去中国化”,228事件就逐步的变成是一支“台独”的大旗。
(作者为台湾战略学会名誉理事长、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教授、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王昆义)
责编:郝伟凡、刘凌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