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在台感悟:不会比想象中糟,也没有想象中好

2017-03-23 15:41:14来源:海外网
字号:

海外网3月23日电 近日,山东大学政管学院的学生魏丽在微信公众平台“两岸青年”发表文章,分享了她在台湾淡江大学交换学习期间的种种感受。从学习到生活,从美食到旅游,作者为我们讲述了她与台湾的故事,更讲述了她与台湾人之间的故事。

文章原题为《台峡对岸,一湾波浪长——赴台湾淡江大学交换学习心得》,全文摘编如下:

blob.png

从温暖如春的淡水河畔回到风雪飘零的青岛海滨,踏出飞机的舱门,迎面而来的凛冽空气,切切实实地提醒着我,我是回来了!回望过去半年在台湾度过的时光,从最初的摸索适应,仿佛失神闯进了一个梦,到似乎开始适应和喜爱彼处的生活却又即将离开,就像仓皇结束了一个梦,既不知缘起,也无奈梦醒。好在回忆的时间拉得越长,这种沉淀后的充盈感、满足感和幸福感就变得更加厚实。走过了离别时的频频回首、万般不舍,现在的我更能带着理性而感激的心情回顾在台湾学习游历和衣食住行的种种经历和感受,进而将传闻中的台湾和见闻中的台湾进行客观对比,从而形成孰真孰假的判断。

学在台湾——“因为你是陆生呀,你真的很有想法!”

对于交换学校的选择,在去之前其实没有做太多的考虑,阴差阳错,选择了淡江大学作为交换学校。没错,就是那个传说中桂纶镁的母校,还没见面就被覆上了一层浪漫偶像的色彩。实际上是台湾排名第一的私立高校,国际化和自由度很高。原本预计半年的时间,大概不以课堂学习为主,或许自主吸收和社会见闻的部分才是更重要的学习。即便如此,在交换半年的课程学习中,还是给我十足的震撼。我所在的系所是国际研究学院欧洲研究所的欧盟组,同类别的系所还有欧研所俄罗斯组、战略研究所、拉美研究所、大陆研究所、日本政经研究所等。在牺牲掉一些专业基础课的普及教学之外,这样的设置确实专业性更强,对于研究生以上同学来说应该是有意义的。淡大对于交换生选课全无限制,所以如果你对体育运动感兴趣,选修一门游泳、马术或高尔夫课程,一个学期下来也能学到实用的运动技能,不枉是交换生涯的一项实际收获。

就我选择或旁听的课程来说,大体还算“正经”,除了专业必修之外,也会特意选择一些有关台湾政经历史文化或两岸关系的课程旁听。抱着相容并蓄,多听少说的心态,其实真的能听到很多不一样的声音。所以,在课堂上只要允许,我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隐藏身份。或许因为专业关系,两岸关系和政治立场是逃不掉的话题,除了少数老师个人情感色彩极为突出之外,大部分老师都能抱着增进了解,友好互动的态度与陆生交流,大家的观念不一自然短期无法调和,但在我看来兼听则明、增强理解,不予冒犯的交流都不是坏事。

此外,一旦身份暴露,老师和同学们都会对陆生给予“特殊关照”也是无法避免的。课堂上被叫到回答问题,课后被同学拉住聊天都是有的,对此我偶尔感觉略微不适,但更多的是受宠若惊。这种关注也会转化成动力,让我不敢有所怠慢,课堂表现会更加认真积极。当然,依大家的经验,陆生来台学习,从态度、素质、能力来说要适应或胜任都是没有问题的,甚至更容易拔得头筹。当然,这并不是说台湾学生懒散差劲,而是大陆从小应试教育体系下高强度的训练和严苛的筛选制度确实让我们积累了某些基础,我们在大学阶段或许也可以学习台湾学生的状态,更加劳逸结合、享受学习。

就教学形式来说,大同小异,课堂报告和学期论文是研究所阶段最常见的任务形式,老师课堂氛围较为自由,同学们上课想要吃吃喝喝都是可以的,但课堂互动效果一般,反而陆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会被认为有逻辑、有想法,能收获不少好评。就内容而言,重事实,轻理论。虽然跟本所的同学一起上课是建立友谊,增进了解的绝佳时机,但个人更受感动的却是与一群年纪稍长的博士生一起上的一堂英文课。同学们多是来自台湾各界的一些精英人群,但在课堂上依然谦虚好学、勤恳用功,原本英语对于长辈来说是有难度的,但他们的态度和能力却也让我惊叹。台湾整体英文教学环境和水平如何我不得而知,但淡大英文教学水平的确是不错的。

研究所的最后一周,通常都是老师和同学聚餐或喝茶聊天的时候,这也是增进师生交流的一个好机会。大家聊聊日常,关系自然就近了。

责编:满晓彤、郝伟凡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