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智库:硕士博士满街走,除了台湾还有谁!

2017-06-27 14:21:30来源:环球网
字号:

形容一个地区人们受教育水平普遍比较高,社会上有一句顺口溜:博士、硕士满街走。这句话并不是对博士、硕士的不敬,只是形象地说明了教育普及化的情况。那么这种情况会出现在什么地方呢?曾有人戏言,如果把北京王府井大街南北口一堵,挨个问一遍,都是博士。其实,这也就是一句戏言而已。实际上,全世界范围内,真正可以称得上“博士、硕士满街走”的地方并不多,在中国也只有台湾能获此殊荣。

台湾的大学分布在全世界排名前三,2300万人口有将近150所大专院校。在台湾,如果父母不送小孩去读书,就会被罚钱;如果没有钱读书,则可以申请贷款,毕业后再缴钱还给政府。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高等教育就呈爆发式增长,以1996年至2007年的台湾适龄人口毛入学率为例,10年左右就从50%提升到96.28%,教育普及效果十分可观。现在,台湾教育普及率成为全世界最高的地区之一,已达到99.99%,几乎进入了“全录”时代,即台湾所有的学生,只要想上大学,都有大学可上。

当然,教育普及化的发展也会存在一些弊端,“文凭通胀”就是其中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虽然人人都有高学历,但是学生和老师的学养其实并不高。不可否认,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学者的研究大多是“瞻前顾后,东张西望”,学生则多是实用和现实主义,为的就是那张证书而非更深刻的东西。但是这些现象在台湾出现的相对较少,因为台湾的治学体质十分严谨用心。

举例说明,台湾大学法律学院每年拟招收博士生10人,但招考难度大,不但需要通过笔试,还要进行学术水准评估,以及口试,许多人知难而退,不敢问津,因此常常不能招满10人,一般招收5、6人而已,这与中国大陆每年都在大规模扩招博士和研究生的形势很不一样。在台湾大学读博士,颇不容易,需要满足严格条件才能毕业,比如至少要到外国留学90天以上,还要发表特定数量的论文,毕业论文的水准要求很高,决不可能蒙混过关,因此从入学到毕业一般要经过6到8年的时间。由此可见,在台湾“满街走的博士”大多数还是真博士。

那么,台湾教育普及率及教育水平为什么如此之高呢?

一方面,台湾高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普遍较高。在台湾,大学教师的学历层次很高,多数高校博士学位教师占70%以上,重点大学多达到90%。例如,中国文化大学学生2万余人,专任教师约600人,要求新聘教师具有副教授以上资格或博士学位,副教授以上比率要达到70%以上,同时采用兼职具备助理教授资格以上者近八成,许多是来自台湾知名大学学术巨擎或艺文大师。

而且这些老师的素质也非常高,都继承者台湾老一辈的教育意志和精神。素有“台湾师范教育之父”和“台师大永远的校长”的刘真老先生曾说:“教书匠和教育家是在精神内涵上是有区别的。我们要做一个教书匠或是做一个教育家,只是内心一念之间的抉择而已。无论在学校教书或是从事其他教育工作,只要我们能够具有伟大的教育爱心、耐心、热诚与怀抱,则任何人都可以由一个普通的教书匠或教育行政人员变为受人尊敬的教育家。”

另一方面,台湾高校的教育定位明确,办学理念清晰。台湾的大学十分重视办学理念的凝练,这集中体现在各大学的办学目标、校训和校歌等之中。例如,国立中山大学的办学定位就是“培养社会菁英和领导人才”。也就是说,这所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只是找到一份工作,不只是独善其身,而是要为社会创造其价值,为众人生活谋福利。其核心价值观是“至于至善”,寓意是“没有止境,永不停止的进步”。这所大学2012年在台湾排名第8名,实行的就是精英教育,形成了最具实力的是计算机科学、海洋科学、管理学等特色专业,是一所研究型大学。

不仅如此,国际化一直是台湾教育部门发布的“教育年鉴”的专题内容,促进国际化是台湾高等教育发展既定的目标。很多台湾和多高校采用与岛外多所学校缔结姊妹学校的方式,一般是交换学生赴姊妹学校进修一两年。比如,2017年大脑智库推出的全球高校联盟,台湾高校成为整个项目中最受人关注的部分。不论是台湾全球跨国多校项目,还是港澳国际本硕项目,都是先让学生去台湾学习1到2年,再到大陆重点大学、国外名牌学府或香港著名高校继续完成本科学业。同时,台湾的学生也可以通过交流生的身份到大陆高校就读。这样的方式不仅可增长学识、增强外语能力,更可扩展视野和提升未来工作能力。

基于以上两点,可见台湾教学都是以高标准的要求建造高水平的教育机制。也正因如此,台湾才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博士、硕士满街走”高学历的地区,重要的是,博士是真博士,硕士是真硕士!这样的盛状,除了台湾还有谁!

责编:吴正丹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