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吊子年改”+“蒙着眼前瞻”=台当局天方夜谭

2017-07-04 16:44:15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中国时报》4日发表台湾政策研究基金会策略研究组副召集人黄心华的评论文章指出,回顾过去这段时间的“半调子”“年金改革”过程,不仅造成朝野对立的氛围居高不下,也让整个台湾陷入了紧张的族群对立之中,社会付出的成本不知凡几。现在,执政者等于是蒙着眼睛,执意用30年前的硬件建设思维,去试图解决30年后的新兴问题。

评论摘编如下:

民进党预计在本周的台湾“立法院”临时会中,强势审理攸关8800亿(新台币,下同)特别预算的“前瞻基础建设特别条例”,从民进党过去的行事风格以及在“立院”掌握绝对多数的实力来看,“前瞻条例”将“一如往常”强势通过。

回顾过去这段时间的“半调子”“年改”过程,不仅造成朝野对立的氛围居高不下,也让整个台湾陷入了紧张的族群对立之中,社会付出的成本不知凡几,蔡当局用最简单且廉价的“减法逻辑”来处理“年改”,不先思考开源造饼的可能性,仅一味向“非我族类”粗暴开刀,如果只会用“削足适履”的低劣手法来治理台湾,那么要这样的“民主”体制又有何义意?

另一方面,对于即将到来的“前瞻条例”审查,蔡当局则采用一种完全相反、但同样过度简化的“加法逻辑”。主要就是把各地建设绑桩的项目逐一累加包裹后,再用举债的方式筹措资金,但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初衷——“前瞻”。

以“前瞻计划”占比最多的轨道建设来说,若台北捷运202万的日运量尚且处于本业连年亏损的状态,那将来全台遍地开花的捷运如何不拖累下一代,甚或和台铁之间互抢客源而两败俱伤?特别是执政当局和许多县市首长往往用“均衡南北发展”来当作争夺经费或营造政治动能的说词,但是请这些高官们自问,你们是否清楚各县市的独特性?你们要营造怎样的城乡发展愿景?要为下一代创建怎样的生活形态?还是只是一味想把各地都变成台北?

要把各地都“台北化”并不打紧,但是你们是否已经吸引了足够的人口和工商条件来支持建设?在吸引这些人潮之前,你们的住宅、教育、公共服务机能、就业量能是否都已经准备齐全?如果都没有,那这些建设又怎么可能不出问题?特别是立体化的轨道建设,在设计建造之初就决定了日后的服务量能,如果没有翔实的评估,一旦动工兴建,将来转圜难矣!

现在,执政者等于是蒙着眼睛,执意用30年前的硬件建设思维,去试图解决30年后的新兴问题。这8800亿可能是台湾最后一次有能力砸大钱“梭哈”,我们是不是该深思熟虑,做些真正“前瞻”的事情?或者做一些有创意的尝试。举例而言,与其让这些钱变成无效的蚊子建设,何不干脆拿来补助民众全面换购最先进的智慧电动机车,如此一来将可以立即且明显地改善都市的空污问题。或者,投注经费并结合本地的科技和机械产业,创造符合高龄化社会所需的机器人照护产业、居家服务产业等。

以上的构想或许有点天方夜谭,但是“前瞻建设”经费这股强大的补助力道,如果愿意妥善规划、努力发想、珍惜使用,便有可能突破过时的“减法”或“加法”逻辑,改善台湾疲弱的经济困境。(作者为台湾政策研究基金会策略研究组副召集人)

责编:吴正丹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