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当局砍文言文,想“自废武功”?

2017-08-28 15:07:32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台湾普通高中语文科文言文与白话文的比率与选文引发极大争议。台湾《中华日报》28日发表社论文章指出,文言文具有跨越时空的稳定性,掌握文言文,犹如取得顺利贯通古今的钥匙,其重要性与党派理念无关。凡在乎传统文化之继承与发扬者,莫不应重视文言文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应透过教育方式,主动、积极施教,而非任由学生轻松选择。如今选文之取舍竟然开放网络票选,表面似为民主,其实媚俗荒唐之至,我们这是要“自废武功”?面对“文白争议”,不仅不应减授文言文,反而需要重新理解文言文、重新挖掘台湾文学经典,发扬其现代价值。

社论摘编如下:

台湾普通高中语文科文言文与白话文的比率与选文引发极大争议。台湾“中研院”院士王德威、曾永义等二十位教授,联名提出“语文是我们的屋宇:呼吁谨慎审议课纲”声明,并发动联署;由教师组成的语文学科中心公布调查显示,84.5%的教师,认为文言文需占50%以上。台湾文学学会则召开记者会,支持高中语文课纲“大幅调整”,降低文言文比例,增选台湾诗文。

2019年高中语文领纲,台湾“教育院”研修小组送到台当局“教育部”课审会的草案,建议文言文比率订为45%到55%,但课审会有委员提案将比率降为每学期30%为上限;原本高中有20篇文言文选文,课审会普通高中分组则建议或者完全不选文,或者将20篇减至10或15篇。

审视各方看法,一方认为学生的语文程度将更为低落,当全世界都在重视中文之际,我们却反其道而行,“自废武功”,“连大陆理工科学生语文能力都要比台湾文学院的学生好”;另一方则仅在乎学生易于接受,并增加台湾文学份量。双方壁垒分明,俨然有意识形态在内。

文言文具有跨越时空的稳定性,掌握文言文,犹如取得顺利贯通古今的钥匙,其重要性与党派理念无关。凡在乎传统文化之继承与发扬者,莫不应重视文言文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应通过教育方式,主动、积极施教,而非任由学生轻松选择。如今选文之取舍竟然开放网络票选,表面似为民主,其实媚俗荒唐之至。

社会日趋多元,此次课改课程目标设定,包括“经由语文学习,关切社会重大议题,培养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与能力;关心本土与国际事务,体认多元文化价值,开拓国际视野”。目前台湾大众普遍关注原住民、人权、性平等议题,这些议题的讨论,一样可在文言文或台湾文学寻找,而且并不艰深。

康熙年间清官陈璸升任台湾道台,针对台湾府诸罗山以北至淡水的36社原民区域,呈奏《条陈经理海疆北路事宜》,开宗明义即称应“除滥派以安番民;番民即吾民也。”其次,南北往来俱用牛车,而牛车俱出番社供办,不可虐待番民,鞭棰加之,“彼独非天朝之赤子乎?何为轻贱蹂躏之至此极也!”还吁请“立社学以教番童”,“番虽异种,亦人类耳,岂可不令识字,以同牛马乎?”洋溢着人道平权思想。

道光年间尚未科取“开澎进士”的蔡廷兰,赴闽参加乡试返台途中被台风吹到越南,坚持一路走回福建,并将沿途见闻结合历史文献写成《海南杂着》一书,不久就被译为俄文与法文,成为第一本被译成外文的台湾文学作品。但《海南杂着》却未列入教科书而鲜为人知,殊为可惜。蔡廷兰这番壮游,堪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台湾典范。

面对“文白争议”,不仅不应减授文言文,反而需要重新理解文言文、重新挖掘台湾文学经典,发扬其现代价值。


责编:童芳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