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30年 不信“回家”长坎坷

2017-11-17 08:17:40来源:海外网
字号:

  杨祖珺在“两岸交流三十年纪念会”上发言。

  人民日报海外版台北11月16日电  30年前,台湾社会各界同情支持“想家”的老兵;30年后,老兵在街头被辱骂“中国难民”,成为“被歧视和讪笑的完美目标”。30年过去,返乡回家的路尚未走完。

  生要奉上一杯茶,死要敬上三炷香。身为人子,这是人性中最大的需求。但是在30多年前的台湾,这却是逾越雷池“通匪”的死罪。

  近日,台北一场“两岸交流30年纪念会”上,从沈阳嫁到台湾的李采恩说:“我特意带着我9岁的儿子来,就是想告诉他,你现在想见姥姥就见姥姥,这是很多前辈用痛苦、呐喊、豁出命争取来的。”

  李采恩口中的前辈,是当年数十万名有家归不得的老兵(大陆籍退伍军人),是所有同情、帮助、与老兵站在一起冲破“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天条”的人们……

  想家 撬动两岸坚冰

  无论何时何地,说到台湾的老兵探亲,不会错过1987年3月28日、老兵何文德在台北“幸安国小”的那段呐喊:“我,何文德,湖北省房县人。今生今世不能活着见父母,死也要回大陆!不达目的,死不罢休!你要抓、要杀、要活埋,听清楚,动手吧!”

  当时在场的杨祖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那个时候,不容易啊!”杨祖珺当时所在的《前进》杂志社,成为返乡探亲运动的推手,1987年4月何文德任会长的“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成立,地址就在杂志社内。虽然“我的父母在哪里”是老兵们的集体痛苦,但杨祖珺回忆:“问一句‘老乡,想回家吗’却等同于‘共产党’。我们印了‘想家’的传单,每一份传单都是募款印的,何文德非常珍惜,每张都坚持亲自送到老兵手上,但发传单时被跟监,被打被抢,我们就发动一些热心的年轻人一对一地远远跟着发传单的人,遇到情况赶紧往杂志社打电话报信,我就守在杂志社接电话……”即使这样,何文德还是在彰化的“荣民之家”被痛打出门。有影像存证,何文德在台北的街头,衬衫上喷着“想家”的大字,问声:“老乡,你想家吗?”递上传单并一鞠躬。

  事隔30年,记者在台北重读杨祖珺提供的当年的传单,瞬间触到那时的悲愤和乡愁:抓我来当兵,送我回家去!想回家,怎么办?你想念父母吗?回家的时候到了!最脆弱的情感凝聚成最坚强的力量,战胜恐惧与强权。

  当台北街头有越来越多的人穿上“想家”的衬衫;当1987年的母亲节,热闹的“国父纪念馆”广场,牵着幼儿的年轻母亲和穿着“想家”衬衫的半百儿子站成两排相对,无言展示母子分离之痛;当这些“老儿子们”一起合唱:雁阵儿飞来飞去,白云里;经过那万里可能看仔细。雁儿呀,我想问你,我的母亲在哪里……“想家”两字撬动了两岸坚冰——

  1987年10月15日,时任“内政部长”的吴伯雄代表台湾当局宣布:除现役军人和公职人员外,在大陆有血亲、姻亲、三等亲以内亲属的,可以申请赴大陆探亲。

责编:吴正丹、武晓芸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