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边摊看见不一样的北京

2018-04-02 14:51:14来源:海外网
字号:

微信图片_20180402145234.png

“路边摊”是认识一座城市最快也最接地气的方式之一,还没有来到大陆求学前,夜裡路边摊都是我解决晚餐和打牙祭最好的小伙伴,是跟大陆哥们儿话两岸的最佳去处,路边摊没有餐馆裡的侷限,因为马路边上都是我们的谈天畅饮吃美食的小世界。

大陆朋友称路边摊为“黑暗料理”,意指不大卫生,但是吃过一次你就会爱上它,因为真的是便宜又大碗,仅需零钱的价格就会有大大的满足感。路边摊的美食齐聚了大江南北各种特色小吃,最多也大众的莫过于“台湾手抓饼”和“烤冷麵”两种类型,这算是最基本款的。进阶版则是麻辣烫、烤串、炸串、炒麵和炒饭类型为主,当然这类型选择的口味也比较多种。

自此爱上黑暗料理

还有一种则是依地域的不同而具当地特色,如辽宁的“燻肉大饼”和“长沙臭豆腐”等,出了辽宁还真的很少在路边摊上看到“燻肉大饼”。重点是这些路边摊小吃平均一个人吃下来都不用十元人民币,自此爱上路边摊“黑暗料理”的理由就是这样的简单。

一年四季大江南北气候大不同,但是这群路边摊小贩们却坚守著岗位,伴随著各行各业的民众的每一晚。初到北京求学时,校门口周边的路边摊小贩就变成我必访必吃的校园美食之一,校园内偶尔也会吃现卖糖葫芦的小贩,特别是在冬天零下十多度的半夜裡,跑出去校门口买份简单的手抓饼或是蛋炒饭炒麵,这时候我看到的是另一层夜裡不为人知的北京故事。

半夜裡学校周边,我一如往常骑著我的电动车至西门外水木社区裡,巷弄裡摊贩应有尽有,我都会固定光顾两家摊贩买我最爱吃宵夜来解解馋,久而久之摊贩老板夫妇也都知道我这位台湾小哥,每次看到我都会閒话家常几句:“还跟我说他们家的酱料是特别调製过的,货比三家一定比其他家好吃。”

水木社区小巷裡的摊贩就这样伴随我两年的时光匆匆过去,但是在去年约莫七月间,我再次骑到西门水木社区的小巷外,以往人山人海吃著宵夜同学和外来务工人员都没有了,只见巷口坐著一位保安人员,看见我说,电动车不能骑进去,要我赶紧走。

整建之后街景消失

当下我才意识到北京各大城中村在进行整建,以后想吃路边摊消夜又得另寻其他地方了,之后多次来到西门外的水木社区,以往半夜裡热闹的小夜市已经没有了,换来的是个整洁的巷弄街道加上几家门店,这些熟悉的巷弄和小贩都会成为我在北京求学的美好回忆。

清华东门外的夜裡,则是我近期最爱的新选择,虽然摊贩只有零零落落的三五家,但依旧可以填饱我的味蕾。冬季的北京寒风依旧,但是一群出租车司机、学生、上班族等群体都会为著这三五家摊贩购买自己的晚餐和宵夜,儘管寒风刺骨依旧,但是有了这几家摊贩,让这群寒冬中夜裡觅食的群体有了大快朵颐的好去处。

但在近日不是每晚去都可以碰上这三五成群的小摊贩,因为有时必须要躲城管要躲马路边大厦的保安人员等,想出校门口想买份好吃的宵夜都还得碰碰运气。

路边摊有许多故事

在大陆吃路边摊真的是一大享受,但是在享受之馀聆听到每家摊贩都有属于自己不为人知的故事,就我所知学校周边的路边摊贩清一色都是外地人,不知道是白天上班晚上才又来摆摊,购买者最多也都同是外来务工人员、出租车司机和学生族群,这样真实的北京故事,唯有去吃过、深聊过、听过才知道。

每个城市裡都有它不为人知的故事,我想再吃夜裡的路边摊,吃著手抓饼和烤冷麵,继续聆听著不同摊贩和所有人不同的北京故事。(北京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罗鼎钧)

原文刊载于《旺报》

责编:海客、夏丽娟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