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昆福:“无色觉醒”能否突破“绿色恐怖”?

2018-05-25 13:29:34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近日来,“无色觉醒”成为台湾岛内关注的重要政治动向。针对此事,厦门市台湾学会理事杨昆福在《台海》杂志发表题为《“无色觉醒”能否突破“绿色恐怖”?》的评论文章,详细分析“无色觉醒”的发端及可能对岛内传统政治架构产生的影响。杨昆福指出,“无色”能否真正“觉醒”并不是岛内政治人物所能诠释和定义,依然有待时间检验。

全文内容如下:

近段时间以来,“无色觉醒”越发成为台湾岛内关注的重要政治动向。在传统“蓝绿对决”的政治格局中,这一话语型塑乃至最终是否真的演化成为岛内政治能量,还是仅仅停留在议题炒作、理念诉求层面,成为观察未来台湾政治生态走向的面向之一。所谓“无色觉醒”真能突破岛内传统“二元对立”的传统政治架构吗?应如何来审视这场岛内社会运动呢?

“无色觉醒”缘何发端?

今年5月7日,蓝营背景的台湾旺中媒体集团多管齐下, 透过其旗下的电视、电子、报纸等媒体正式推出“无色觉醒”议题。当天,台湾《中国时报》公布旺中媒体最新民调直指岛内“历经蓝绿对立、撕裂台湾,蓝绿传统支持者对国民两党的支持已经降温”,有56.6%的台湾民众自认为“政党中立”,对国民党及民进党不满的比率均为59.9%。并且,有高达60.7%的台湾民众希望台湾能形成“超越蓝绿”的“第三力量”。同时,更有88.9%的台湾年轻族群认为岛内“蓝绿对立”严重,最希望“第三力量”形成。如若该民调数据真实反映了岛内社会真正舆情,那么基于这一立论基础,“无色觉醒”确实存在一定的可为空间。

在公布民调数据的当天,台湾旺中媒体集团旗下的中天新闻政论节目《大政治大爆卦》也进行全新改版,在节目包装、背景广告牌上打出“无色觉醒”醒目标志,而主持人着装以及节目来宾党籍背景也进行更换和挑选,同时节目还强力诉求“无色”,认为岛内6%的政党人士绑架了占全台湾总人口94%的无党籍民众等等。与此同时,台湾旺中媒体集团还在旗下的《中时电子报》推出瞄准岛内时事热点的政论专题节目带,邀请特定人士参与从周一到周五的宣讲,来阐述对特定议题的看法等等。可见,透过全方位的媒体联动,台湾旺中媒体集团已正式着手推动“全台湾无色觉醒运动”,并尝试争夺和型塑话语权。

“无色觉醒”凸显“社会焦虑”

有别于一般的岛内社会运动,这场由台湾亲蓝媒体发起的“全台湾无色觉醒运动”,其实并不能简单地视为岛内媒体的议题炒作和收视争锋,而本质上是台湾岛内群体不满及社会焦虑的现实折射。

一方面,“无色觉醒”彰显“蓝色忧郁”。民进党当局上台后,不断动用行政资源,倾全党之力,对“非绿阵营”发起激烈猛攻。作为蓝营龙头及民进党首要竞争敌手的国民党首当其冲,成为民进党当局极力绞杀的对象。在民进党当局假借“转型正义”行“政治斗争”之实的策略之下,国民党陷入了被动窘境当中,表现在征战粮草被阻断,指标性政治人物被“追杀”,外围组织被“清算”,再起的政治生存空间被挤压等等,各个层面无不面临民进党当局强力碾压。并且,民进党当局还透过各种名义制造政治肃杀氛围,不断强化情治系统渗透社会各个面向的力度,试图制造“寒蝉效应”,从而建立“一党独大”的霸权话语体系,为实现特定政治目的不断埋下伏笔。在这一情形之下,去年主打“绿惧人”为号召而拿下国民党党魁,然而上台后却不断在重大议题中“神隐”,并未展现出应有作为的吴敦义主导之下,国民党战力反而远远逊色于洪秀柱主导时期,在绿营强势压境之际,国民党这一体态让蓝营支持者焦虑不已。有鉴于此,亲蓝媒体及蓝营倾向人士显然“如坐针毡”。面临蓝营龙头国民党呈现疲弱状态,无力与绿营抗衡的现实处境,他们挺身出马另立话语平台,强势发声并尝试突破“绿色恐怖”便成为应有之意。

另一方面,“无色觉醒”显露“中间选民”不满情绪。民进党当局上台短短两年,便不断引爆各种争议,岛内社会纷争风起云涌,社会矛盾不断被激化。同时,由于民进党当局“执政无能”, 各种荒腔走板政策不断推出,台湾各个层面的发展后劲乏力,甚至陷入停滞倒退状态,整个岛内社会发展被绿营强行用“意识形态”绑架,陷入难以动弹的泥淖。民进党当局不以为耻,反以为傲,刻意操弄族群、世代及阶层之争,并向深绿群体靠拢,处处展现出舍我其谁的权力傲慢姿态。并且,裙带酬庸大行其道,反智行为不断祭出等等。凡此种种,让岛内“中间选民”诧异不已,该群体的不满及反感程度不断飙升,对于民进党当局主政的看好度也渐次下探。在这一群体意识反弹力度不断强劲之际,亲蓝媒体主打“无色觉醒”便存在一定的可为空间。除了这次台湾旺中媒体民调显示,自认为“政党中立”的台湾民众有56.6%外,事实上,在不少岛内民调机构均显示,表态“政党中立”的比率确实占一定比重。比如,台湾TVBS民调中心3月上旬民调显示的44%;台湾山水民调4月中旬的32.2%;亲绿媒体“美丽岛电子报”4月下旬民调的34.7%等等。

“无色觉醒”可否跳脱蓝绿?

基于这次运动发起方的相关陈述来看,显然所谓“无色觉醒”定义在“超脱蓝绿”,并瞄准94%的台湾无党籍民众。然而在“二元对立”的台湾社会,“无色觉醒”真能成功达阵吗?

首先,“无党籍”不必然是“无色”,当然“无色”也不能简单等同于“中间选民”。在94%无党籍台湾民众中,事实上存在着既定的政治价值认同取向,在政治光谱上属于“泛蓝”、“泛绿”及“中间选民”。因此,“无党籍”只是未加入或已退出特定政党,但却依旧拥有政治倾向,甚至可能是特定政党的铁杆拥趸。由此,“无党籍”未必“无色”。而所谓“中间选民”同样依旧存在一定的蓝绿政治偏好,只是颜色较不浓厚,相对较为“理性中道”而已,在特定的选举当中依旧可能显露政治价值认同倾向。当然,这一群体“选人不选党”的几率相对较高。在分布上,则呈现出相对较多地集中于岛内中北部“都会区”的群体特征。显然,不能简单地将“中间选民”归结于“无色”。在台湾“二元对立”的蓝绿基本架构下,台湾“第三势力”难以成气候,甚至未有真正立足的土壤,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在台湾网络上流传着这样的一种调侃:“理性中立选民” 多半既不理性也不中立,可能只是来自桃园中坜的李姓选民而已。虽然这样的戏谑有点夸大之嫌,然而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中间选民”的群体特征,或者至少道出“中间选民”给外界的观感。

其次,绿营强势碾压“非绿阵营”,“无色”却各打五十大板,让部分民众不敢真正苟同。此次“无色觉醒”强烈诉求反对“蓝绿恶斗”,然而事实上,有不少声音指出,在当下的台湾岛内,由于蓝营政党式微,并不存在“蓝绿恶斗”,只有“蓝营被斗”及“非绿被整”,“无色觉醒” 各打五十大板并非公允,甚至如若“中坜李姓选民”被“整迷糊”,为保持“理性中立”形象,却不将票集中投给蓝营候选人,无异于变相支持绿营,最终将再次成为绿营刀俎上的鱼肉。

第三,“无色”或成为政治攻防工具,能否真正“觉醒”有待验证。在“无色觉醒”这一话语抛出不久后,有个有趣的现象值得玩味。 曾主打推倒“蓝绿高墙”于2014年底台北选战中拿下台北市长宝座,目前正为寻求连任奋战的柯文哲,于5月9日到深绿电台受访表态为“两岸一家亲”道歉而后再次澄清,然而却引爆两岸论述争议引爆蓝绿批判声浪。柯文哲于同月12日感叹台湾社会被不到6%的“具有强烈政党色彩”的人绑架,为自己解套。显然,柯文哲已借用了“无色觉醒”的诉求。而有意思的是,在上届台北选战中败给柯文哲的国民党中央委员连胜文,在这次柯文哲引爆争议后,则出面呼吁无党无派的人“无色觉醒”,要看清“号称无党无派的柯文哲的真面孔”,等等。鉴于此,笔者认为,“无色”能否真正“觉醒”并不是岛内政治人物所能诠释和定义,依然有待时间检验。

“无色觉醒”能否反制绿色话语霸权?

“无色觉醒”不管是作为一场岛内社会运动,还是被视为一种话语重构的论述,在绿营话语霸权强势宰制岛内话语空间的当下,尽管存在上述几个层面的不足,然而无可讳言,对于突破绿营话语体系无疑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一方面,当下岛内“绿色恐怖”大行其道,蓝营话语空间被压缩,政治实力被弱化。反抗绿营宰制的“非绿阵营”,集结“理性中道”力量,主打理性“无色”,在一定程度上显然有助于突破“绿色话语霸权”,提升“非绿阵营”的话语空间。从而增加与绿营乃至深绿抗衡的动能与政治能量。同时,岛内亲蓝媒体善用既有舆论平台优势,抛出全新话语论述,采用“有理、有据”的逻辑思辨,有助于标举反制大旗,从而让泛蓝、中道势力甚至是浅绿赢粮而景从,从而壮大舆论声势,在某种程度上推动既有政治格局超有利于“非绿阵营”的方向演化。

另一方面,在蓝绿拉锯的胶着选区,甚至是在选民结构“绿大于蓝”的艰困选区,可以看到“非绿阵营”也从某种形式上,强力将“无色觉醒”加以有效运用。比如,国民党高雄市长参选人韩国瑜目前在高雄强力主打跳脱“意识形态”牵绊,主张发展“庶民政治”与“庶民经济”,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便是这种思维的策略运用。而在南台湾“民心思变”氛围逐渐显露迹象的当下,这种话语重构的诉求在一定程度上既迎合了选民的脾胃,另外也可起到教化选民的功效。不过,最终到底能否真正取得成效,年底的选举或许便可加以检验。(作者系厦门市台湾学会理事;来源:《台海》杂志)

责编:王亚男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