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中评社报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谢郁在第三届两岸关系天府论坛上表示,面对内外各方挑战,中国大陆促“统”与反“独”并举、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排除外力干扰,稳步推进统一。可以预见,“反独防独”、维护中国领士主权完整已成为中国大陆对台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两岸综合实力差距的持续拉大,大陆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士完整”的能力将越来越强,方法和手段也会越来越多。
谢郁认为,中共十九大确定了中国国家发展两个百年的战略目标,并明确将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纳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体战略布局,开启了推进统一的进程。然而,中国的复兴之路与统进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为维护自己的霸权进行了新的战略调整,将中国列为最主要的战略对手,在此大格局下,影响台海稳定的内外因素发生一系列变化,两岸关系对抗加剧,台海地区危机风险上升。
美国对华战略调整 连出重手大打“台湾牌”
谢郁表示,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美国内部形成了对华战略必须做出重大调整的基本共识,公开直接地将中国作为主要威胁和战略竞争对手,“台湾牌”再次成为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重要手段。一是在涉台立法方面推出“与台湾交往法”。二是持续提升美台军事合作关系。三是加大支持台湾国际参与的力度,缓解蔡英文当局的“外交危机”。2018年以来,美国的台海政策严重偏离“一个中国”政策,冲击了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对“台独”势力挑战两岸红线起到鼓励和刺激的作用,成为当前台海局势风险上升的重大破坏性因素。
“台独”势力“倚美抗陆谋独” 搅动台海局势
谢郁认为,在美国提升美台关系的鼓励下,蔡英文当局“倚美拒统谋独”,立场顽固,气势嚣张,加剧台海紧张局势。赖清德更公开高调宜示“台独”。台当局全面迎合美国印太战略需求,以期得到美日的安全保护对抗大陆的“促统”及“反独”压力。蔡英文当局是阻碍大陆推进和平统一进程、破坏两岸互动政治基础、导致两岸关系持续紧张的主要因素。2018年2月28日,李登辉、陈水麻、吕秀莲“台独”分子成立的“喜乐岛联盟”,宣称要在2019年4月举行“独立公投”。同时,另一批“台独”分子提出要“以台湾名义中请参加所有国际运动赛事及2020东京奥运”,这些行为严重挑战两岸安全红线,升高了两岸对抗的紧张局势。
大陆保持定力 高压反“独” 融合“促统”
谢郁表示,面对内外各方挑战,中国大陆促“统”与反“独”并举、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排除外力干扰,稳步推进统一。可以预见,“反独防独”、维护中国领士主权完整已成为中国大陆对台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两岸综合实力差距的持续拉大,大陆维护“国家统和“领士完整”的能力将越来越强,方法和手段也会越来越多。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谢郁认为,第一,在中美战略博弈阶段,双方较量是全方位的。很清楚的一点是,美国目前祭出贸易战和“台湾牌”,双管齐下两线开战,意在试探中国底线与定力,逼中国就范,阻止中国崛起的进程与步伐,维护其世界霸主的权威与地位。而中国对于自己国家民族发展道路的选择是战略性的更是历史性的,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这一点不会动摇与放弃。然而,中美双方当前都不打算进入摊牌阶段,中国要维护发展的战略环境,美国要维护霸权同时会精算战略成本,对抗与妥协并举,冲突与谈判同行会成为新常态。在台湾问题上,中国为了维护主权完整的核心利益不惜代价,美国既把台湾将作筹码就可以漫天要价然后坐地还钱,台湾利益终究要从属于美国利益,可以被高高举起也可以被轻轻致下。
至于台湾在中美博弈大局下何以自处,谢郁认为,中美两大巨人对抗中台湾的被动与弱势不言自明。赖清德李登辉们以为有美国加持就可肆无忌惮暴冲“台独”搅乱台海局势,然而若中美因此在台海爆发军事冲突,台湾不可避免遭殃。
其二,在美国利益优先的思路下,贸易保护政策频出,一旦中美贸易战若全面开打,台湾难免受损,与大陆经济关系密切的台企台商如何全身而退?
其三,两岸对抗加剧必然招致的台湾“邦交国”接二连三一去不返,这一苦果台湾要独自吞下,代价成本几何?
其四,台湾主体民意对于和平与安定的期待不言而喻,两岸中国人和则两利,分则两害。台海局势持续紧张,如果蔡当局“倚美抗陆”不收敛,美拉台遏华不收手,不排除下一步两岸进入实质性对抗阶段,剑拔弩张之下台湾社会民心面对挥之不去的战争阴影,何谈繁荣与民生。退一步说,既使不恶化到这步,两岸“冷和、冷抗”僵持下去,台湾将错失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大陆的成长壮大正在成为不可忽略的事实,“一带一路”的经济共荣远景得到沿线多国的重视与期许,连美国的盟友日本都积极寻求改善对华关系,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对接与合作以分享发展红利。反观同文同种血浓于水的台湾,难道要在对抗中长期置身于全球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之外?
谢郁说,近期岛内民调反映,台湾广大民众对于两岸关系现状的担忧之深,对于民进党当局执政失望之大,对台湾经济民生不满意度之高,日趋严重。也正因为如此,大陆推出31条给台企同胞等待遇政策,在台湾社会产生的反响与回应,与几年前“太阳花学运”时相比完全不同,这恐怕是蔡英文当局所始料未及的。
责编:王亚南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