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昆财:坚决反对“去中国化”的历史新课纲

2018-09-03 11:16:34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民进党不顾历史专家的谆谆告诫,全面通过历史新课纲,准备让台湾未来的学子接受既不专业、更缺乏教育理念的教科书。为挽救下一代免遭这种违反史学与教育原则的毒害,台湾嘉义应用历史学系教授吴昆财在《观察》杂志发表文章表示反对到底,更希望民进党迷途知返。

吴昆财表示,台湾当局“教育部”甫通过的历史新课纲有以下问题。

一、这是舍本逐末,扰民的课纲。这份课纲其实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历史教育最重视透过时序、理解其因果关系,进而培养学子理解及判断力。若学生连基本历史事实的时序都欠缺,又如何期待他们能清楚掌握各种历史主题,进而讨论?这无异于缘木求鱼,更是对历史教育本质的严重斲伤。当这份新课纲通过,坊间已经盛传,补习班准备摩拳擦掌,大赚一笔历史补习财,这不是劳民伤财,什么才是劳民伤财?

二、这是一份彻彻底底“去中国化”与“媚日”的课纲。审视这份课纲设计的初心与发想,无非就是要斩断台湾与中国历史、文化与民族的关系,它企图从量变到质变,有计划地清除中国史在台湾学子中的集体记忆。所谓量变即从最早的历史教育,台湾史仅纳入中国史中的一节;其后在杜正胜担任台当局“教育部长”时期,台湾史突然成为单独一册;最后,台湾史份量再凌驾中国史,这是量变。

质变上,把中国史纳入东亚史,一则让“台湾国”偷天换日成为与东亚各国并驾齐驱。再则,彻底让中国与东亚其他各国如日本、韩国、朝鲜等,都成为“外国”。至此,台湾与中国成为国与国的关系,台湾不再直接承接中国文化、历史与民族,而是“多元的传承”,台湾人再也不是中国人,而是东亚人。

不过,少了中国,根本上,台湾在东亚是没有角色的,更是没有脸孔的。也唯有台湾入了中国的版图,才能让台湾真正在东亚区域里,头角峥嵘,出人头地。换言之,台湾与中国是共荣共存,两者缺一不可;透过中国,是台湾进入东亚与世界的最佳途径。

三、这是一份急就章的课纲。因为充满政治算计,所以匆促,故而造成其后的教科书必定都将是粗糙不堪。如此的恶性循环,如何期待历史教学现场的老师与学子们,产生良好的历史情境?

试想,这份8、9月才能定案的课纲,接着必须由出版社制作教科书,再由台湾的“国教院”进行多次审查,最后在2019年审查完毕,方能取得版权,如此出版时间的紧迫,就算由司马迁来编写,恐怕也是力有未逮。尤其是所谓的主题式课纲,根本是个包山包海的课纲,即便孔子再世,也将不知如何下手撰写。所以,教科书日后问世,其质量真令人捏把冷汗,更担心下一代的孩子又将遭受荼害。

基于希望台湾学子们能接受一种可大可久的历史教育,而不是受宰制于意识形态如此浓厚的一份课纲,完全忘却自己文化、历史的根源,与历史教育的本质,我们坚决要求台当局“教育部”收回成命,悬崖勒马,不可害人害己,遗祸子孙;我们更要呼吁所有热爱与关心历史教育的朋友们,一起拒绝这份课纲。

最后,我们要在此呼吁大陆当局,历史教育的推动必须包含四个面向:课纲制定、教科书制作、教科书审查,以及各级入学考试。由于中国人向来是考试领导教学,所以为了兼顾人才的质量及国际潮流,建议对于赴大陆逐渐增多的台湾年青人,当他们到大陆求学与就业时,大陆教育当局应该规定加考中国史地与文化基本教材,进行必要人才质量的把关,理由如下。

一、必须了解中国。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既然要前往大陆,就必须了解基本的中国,否则连张飞与岳飞皆无法分别,则这些人与外国人究竟有何差别?大陆与台湾虽然血脉相连,但也不能饥不择食,总要筛选适当的人才,以为己用。

二、检验史地知识符合国际潮流。即便外国人想成为美国人,也须进行必要的英文与美国历史考试,否则不能取得公民身分。所以,大陆对台湾民众的史地知识检验,也不过是从善如流,符合国际潮流。


责编:童芳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