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看湖北孝感:以孝为名,以孝扬名

2018-10-17 16:24:00来源:海外网
字号:

1.png

董永公园,充满孝的氛围。(联合报)

海外网10月17日电 湖北省孝感市,是一座独特的城市,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中,孝感独占其三,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衾温被、孟宗哭竹生笋等孝行感天动地的故事,都发生在此。近日,台湾《联合报》记者走进孝感,探访这座“以孝为名”、“以孝扬名”的城市。

孝文化之乡

《联合报》报道称,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蕴,相传南朝宋时期,当地孝风流行,孝子昌盛,朝廷将此地单独建县,取名为“孝昌”。后唐同光年间,庄宗李存勖因孝昌县名“昌”字,犯其祖父名讳,遂改孝昌县为孝感县,此为“孝感”得名之始。

孝感历史文化悠久绵长,是孝文化之乡,也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除了董永卖身葬父等孝子故事,还发掘出秦代竹简、秦汉漆器等国宝级文物,拥有楚王古城、门板湾遗址、叶家庙等古代遗存。孝感的雕花剪纸、云梦皮影、汉川善书等文化艺术,更是源远流长。

孝感历史上第一个跟孝有关的,是“卖身葬父”的董永。董永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孝子,他卖身葬父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于是在一代代流传之中,逐渐发展出董永和七仙女“天仙配”的故事。

2.png

仙女池,七仙女出嫁前,与姐妹游玩,手拿镜子的是七仙女。(联合报)

“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这是黄梅戏“天仙配”的戏辞。“天仙配”有不同版本,流传最广的版本是︰七仙女本来是玉帝的小女儿,被董永的孝举感动,私自下凡,以老槐树为媒,和董永结为夫妇,两人一起去董永卖身的员外家打工。七仙女请来众姐妹为董永在员外限期内,织满云锦,夫妻快乐还乡。没想到玉帝知七仙女私自下凡,派出神将,就在两人初遇的老槐树下,把七仙女抓回天庭,硬生生拆散一对恩爱的夫妻。

孝感另一位孝子为黄香,黄香是江夏云梦人(今孝感云梦县),东汉名臣。黄香九岁时母亲病逝,他事父至孝。夏天暑热,黄香就用扇扇凉父亲的枕席;冬天寒冷,黄香便以身体的温度暖和被席。现今在云梦县义堂镇建有黄香纪念公园,传扬孝廉文化。

二十四孝中的孟宗哭竹,也是产生于孝感。孟宗是三国时期江夏人(今孝感孝昌县),官至司空。相传其母因病想吃笋,但当时正值隆冬,哪来的笋;孟宗急得哭起来,感动天地,竹笋遂破土而出,后来世人就把冬笋称为“孟宗笋”。至今,孝昌县周巷镇还留有孟宗书屋、孟宗哭竹港、泣笋台等孟宗遗址。

善书传唱忠孝文化

8.png

汉川善书表演(经济日报)

汉川善书简称“善书”,是一种说唱结合的曲艺。自清乾隆年间形成曲艺形式以来,距今已有260多年历史。善书因在湖北孝感汉川最兴盛,蕴藏的传统最深厚,现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善书的形成与清朝初年宣讲皇帝指示有关。相传清康熙时期,为巩固政权、维护正统,有专门为达官贵人传诵皇帝语录的“宣讲圣谕”活动;至清乾隆年间,官方的“宣讲圣谕”与民间的说书传统相结合,发展成“说唱”的曲艺说书形式,内容多以宣扬忠孝节义思想、善恶有报的劝诫教化等为主,具浓烈地方特色和民俗色彩。

9.png

湖北省级汉川善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熊乃国(经济日报)

善书表演艺人常以“未开言来,泪流满面”作为开场,民间戏称其为“未开言”。演出特点是通过讲、唱、答、对等方式,表现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讲”是叙述,由主讲先生担纲,向观众叙述故事的来龙去脉与情节进展。“唱”即宣词,由宣词先生担纲,以第一人称扮演故事中主角,并依情节和人物情绪,选择不同曲牌唱腔,表达人物情绪。“答”是在宣词过程中,扶案先生针对宣词部分插白。每一场多由主讲先生讲一段,宣词、扶案先生唱、答一段,加上换场时角色间的对白完成。

湖北省级汉川善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熊乃国表示,汉川善书的艺术特色和风格可概括为十个字,“正派、雅致、动听、感人、完整”。“讲、唱、答、对”四项以“舌生花”、“口生香”、“脸生色”、“目生光”为艺术标准。善书的书目繁多,根据题材类型可分两大类,即“案书”或“案传”。根据经官府判定的案情,编成故事用来宣讲,谓之“案”;根据生活故事等编写用来宣讲,谓之“传”或“书”。

善书按讲唱的场所不同分两类:一是“场书”或“馆书”,即在固定的书场、茶馆中讲唱;另一是“台书”,即逢年过节或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邀请说书艺人到府搭台讲书,极具江汉平原特色,是当地独特的文化瑰宝。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杨佳、徐亦超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