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媒体人访社区、赏昆剧,体验北京“好日子”

2018-10-22 10:32:24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北方昆剧院精心准备昆剧选段《游园惊梦》欢迎记者。(中国台湾网 陈佳慧 摄)

中国台湾网10月21日讯 “价值观,好活法;中国梦,好日子”,在阳春光华家园枫树园南门,类似简明通俗的一幅幅宣传图文让两岸记者眼前一亮。10月20日,参加首届海峡两岸网络新媒体大陆行活动的部分记者来到以“文化养老”理念而知名的海淀区阳春新纪元社区,探访当地老年人的幸福生活。社区内惠风轻拂、绿叶扶疏,一片清爽洁净,几无车辆喧嚣,刚一迈进,便可感受到弥漫在空气中的宁静与祥和。

阳春新纪元社区由阳春光华家园枫树园、橡树园,新纪元家园等三个小区组成,共有近2000余户,常住人口4753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287人,占社区总人数的28.2%;空巢老人559人,占60岁以上老年人的42.8%。因此,如何为老年人营造轻松、温暖、和谐的生活环境,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便成为该社区居委会的一个工作重点。

“为实现‘文化养老’,近年来,社区为老年人成立了共28个团组,包括舞蹈队、合唱团、钢琴组、瑜伽表演队、读书会、桥牌队、书法班等,定期开展活动,参与人数达两千多人次”,阳春新纪元社区居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廖玲珠向两岸记者介绍道。除此之外,该社区还考虑到部分空巢老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支名为“二加一手牵手”的党员志愿者队伍,即社区内两名志愿者照顾一位独居老人。廖玲珠回忆说,有一次,社区一位空巢老人突发重病而晕厥,但由于志愿者及时发现并送往医院,才得以脱险。

在社区广场上,两三队老年人在快乐地跳着广场舞、扇子舞,一些记者看到后,忍不住跃跃欲试,伴着舞动的旋律,也兴奋地跳了起来;他们笨拙的模样、略显凌乱的舞步却又极为认真的态度令在场所有人欢笑不已。

“在这个社区里,老年人被照顾得很好,都非常开心,得病几率就会减少,同时,对于节省社会医疗资源也有好处”,台湾指传媒社长游胜钧说,“现在北方天气虽然很萧瑟,但接触到的老年人却像夏天一样热情,觉得很温暖。”他还表示,台湾虽然比较早便建立“长期照护制度”,但它的做法是由志工来照顾老年人,但双方一般不会住在同一社区,因此不如该社区的做法细致、体贴。台湾中时电子报记者何劲松认为,在台湾很多社区,老年人之间的互动属于自发性质,不像这边是由居委会组织动员起来的,后者的做法更有优势,可以让独居老人或者性格孤僻的老人也能参与到各类活动中。

古籍《礼运·大同》篇曾描述了“大同社会”的美好愿景,“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无论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还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新要求,如何更好地养老、孝老、敬老始终是值得关注的议题。而在这点上,阳春新纪元社区起到了示范作用。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在古韵悠扬的水磨腔中,两岸记者于当日下午步入长江以北唯一的国家级昆剧表演团体——北方昆剧院。杜丽娘轻迈点点碎步,挥动袅袅水袖,徜徉回转,顾盼颦笑,尽显风流。这是昆剧院精心准备的昆剧选段《游园惊梦》,让两岸记者如梦如醉,赞叹不绝。

北方昆剧院院长杨凤一说,每次赴台都会去台北第一女子中学,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发现她们对昆剧非常了解、非常痴迷,让自己很感动。一位女生曾说,昆剧历史文学底蕴厚重,对于提升文化知识较有帮助。这是因为昆剧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台湾TVBS记者陈相如表示,“以前听说过昆剧和京剧,但不清楚具体内容,此次来昆剧院,主要是想了解下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到底是什么样子”。

2017年1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实施戏曲振兴工程,做好戏曲‘像音像’工作,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剧目”,“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昆剧,这一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作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更加发光发热,重现往日辉煌。“昆剧本来是一个金饭碗,但积聚了太多尘土,我们现在要做的便是努力地擦拭它,让它恢复既有的光亮”,杨凤一说。(中国台湾网特约记者、《两岸关系》杂志社记者郝沛然)

北方昆剧院院长杨凤一与两岸记者进行交流。(中国台湾网 陈佳慧 摄)

两岸记者与阳春新纪元里的大妈一起跳广场舞《中国范儿》。(中国台湾网 陈佳慧 摄)

社区老人在图书室看书、读报。(中国台湾网 陈佳慧 摄)

诗会吕广庶老师赋诗欢迎两岸记者,诗友与吕老师唱和。(中国台湾网 陈佳慧 摄)


责编:严珊珊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