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看梅州:客家文化聚集地

2018-11-24 16:53:00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梅州,被称为“世界客都”,是客家文化的聚集地。这次台媒《联合报》走进梅州,一探里面的客家故事。

海外网11月24日电 梅州,被称为“世界客都”,是客家文化的聚集地。这次台媒《联合报》走进梅州,一探里面的客家故事。

1550825656909835.jpg

客家土楼 (图源:联合报)

围龙屋:展现天圆地方儒家文化

广东东北部的梅州,是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更是海外客家华人的祖籍地和精神家园,被尊称为“世界客都”。客家“围龙屋”,在梅州保存最多、最完整,总数达两万余座,都有二、三百年到五、六百年的历史。

来到梅州客家村,随处可见一座座造型特殊的围龙屋。围龙屋是一种极具岭南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围龙屋的建筑设计,与当时梅州客家人的处境有极大关系。客家人是唐宋以来由中原南迁的汉人,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为了团结御侮求生存,不得不聚族而居,建造具有防御性的城堡式住宅-围龙屋,以抵御盗匪和当地人的侵扰。

一间围龙屋就是一座客家人的巨大堡垒,屋内分别建有多间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形成一个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社会小群体。

围龙屋建有坚固的多层“角楼”,既可用来储备粮食、草料,又可居高临下,射击来犯之敌。如遇盗匪扰劫,村民把大门、半门一关,携武器进入围龙屋和角楼抗击。

围龙屋在整体造型上,就是一个太极图。半月形的池塘,主要用来放养鱼虾、浇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既是天然的肥料仓库,也是污水自然净化池。后半部的房舍建筑,正中为方形主体建筑,普遍为“三栋二横”,一围层。最小的围龙屋建筑面积也在上千平方米,大的则上万平方米。大围龙屋居住着上百户人家,几百口人。

围龙屋建筑,体现出客家人作为汉人的一种儒家文化观念,聚族而居,而且讲究风水。围龙屋建筑是以中间的堂屋为中轴线,边上再做对称的横屋,后面做一个半圆形的围龙间,前面再做一个半圆形的水塘,体现儒家文化里面的“天圆地方”。

再来就是聚族而居。宗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客家人来到南方山区以后,寸土寸金,只能在山间一些盆地开创小山村,不像祖先以前居住的北方大平原,在生存资源很紧张的山区,如果不聚族而居,很难面对现实的生存环境,因此才会衍生出客家人的围龙屋建筑;不但外观和周边环境要有水塘、绿化、风水,住着舒服,也强化居住在这里的家族要团结。

1550825698578764.jpg

客家小镇

客家文化集大成之地

在中国汉民族八大民系中,客家人是唯一非以地域命名的民系,也没有自己的省份,分布范围遍及海内外,影响深远。据统计,全世界约有8000多万客家人;而梅州是客家人的最终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

广东梅州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长宋德剑教授指出,客家人的形成,和中国历史上自北而南的大迁徒移民有很紧密的关系。第一次迁移是魏晋时期,五胡乱华;第二次是唐末的安史之乱、黄巢之乱,把客家移民向南方又推进了;第三次就是宋末元初、蒙古人南下,这也是梅州客家文化形成最重要的一个时期。

清末民初,梅州客家人向海外迁移,是客家文化向海外传播很重要的时期。今天客家人分布在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主要的始发地就是梅州。

宋德剑表示,一般说客家人或者客家文化,简单的定义,就是历史上中国北方的中原汉人与南方的土著,在历史长河发展过程中互相融合形成的一个族群;客家文化也就是互相融合形成的一个族群文化。

历史上大量北方移民一波波向南方迁移的过程中,北方移民最早进入赣南;在赣南生存发展几百年后,当地土地空间资源已经饱和,先民又向更南一点的闽西迁移;当闽西的资源饱和,就向最南面以梅州为中心的粤东北迁移。

宋德剑说,所以大家把赣南、闽西、粤东北,称为客家人的大本营,赣南叫“客家的摇篮”,然后在闽西发展壮大,最后在梅州落地生根成熟,梅州变成客家文化集大成的地方。当时当地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立为“客籍”,称为“客户”、“客家”,此为客家人称谓的由来。

梅州为什么被尊称为“世界客都”?宋德剑分析,因为梅州在客家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中国大陆客家文化集大成的地方,是客家文化表现最成熟的地方。另外,梅州又是客家人走向海外的起点,所以今天海外的客家人把梅州作为他们心目中的故土家园。梅州不但把客家文化的精华保存下来,而且把客家文化的精华传播到全球。

1550825734229417.jpg

盐焗鸡

随着客家人的迁移以及客家文化的形成,以中原的古汉语作为最底层语言,不断融合客家人主要聚集地南方土著的语言,形成有特色的客家话。而在饮食文化方面,梅州客家最具代表性的盐焗鸡、酿豆腐、梅菜扣肉,反映客家人对中原文化的认同。

盐焗鸡是把新鲜的鸡用盐腌制,客家人解释,因为当时长途迁徙,新鲜的鸡会坏掉,腌制后方便长时间储存。酿豆腐是因为客家人在北方吃惯了饺子,来到南方梅州,没有麦这种原料,但是有大豆,就用大豆做成豆腐,在豆腐里包上肉馅,相当于家乡的饺子,寄托对家乡食物的思念。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罗伊晴、徐亦超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