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看李庄:位置特殊 小镇成抗战大后方文化中心

2019-10-18 16:19:04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李庄是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小地方,终年大雾笼罩,不易被日军轰炸。在抗战大后方四大文化中心中,重庆、成都、昆明都是大城市,唯独李庄只是四川宜宾郊区一个穷乡僻壤的小镇。

1571386783778790.jpg

席子巷,是李庄古街巷的代表。

海外网10月18日电 或许很多人会纳闷,在抗战大后方四大文化中心中,重庆、成都、昆明都是大城市,唯独李庄只是四川宜宾郊区一个穷乡僻壤的小镇,怎会成为当时的大后方文化中心,吸引大批学术机构及大师进驻呢?台湾《联合报》记者一行来到李庄一探究竟。

据古镇李庄作者左照环指出,对日抗战是中国生死存亡关头,沿海城市都已沦陷,大批学术机构纷纷向西南大后方撤退,但日本空军疯狂对重庆、昆明、成都等大城市日夜轰炸,造成死伤无数。以上海同济大学为例,从1937年对日抗战开始,1千多名师生已经陆续逃难迁校了5次,从浙江、江西、广西、越南逃到了昆明,还是躲不过日军的轰炸,甚至还有学生被炸死。无奈之下,想要再迁到更安全的环境,多方连系打听之下,找上了李庄。

李庄的地理位置有其特殊之处,首先,位于重庆、云南、贵州三面环绕的地方,交通虽不便,但跋山涉水总能到达。而且,李庄是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小地方,终年大雾笼罩,不易被日军轰炸;李庄古镇又有“九宫十八庙”,庙宇众多,四合院适合当办公住宿场所。

左照环表示,在李庄当地任职官员的罗南陔和他舅舅张姓区长,很有见识,懂得国家危难之际,文教机构知识分子一定要保护;而且大学文教机构进驻,对于提升李庄人民教育水准一定有帮助,所以带头将自己家宗祠先清空出来,全力张罗,向烽火中的同济大学张开了怀抱。而中研院史语所、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等10多个学术机构,也随之而来。

1571386817695822.jpg

李庄张家祠,是抗战期间中央博物院迁驻地。

当时李庄人口不到3千人,一下子挤进来1万多外地人,在磨合的过程中,也曾发生很多故事。例如:同济医学院经常要解剖尸体,尸体抬进去后没再抬出来,工人看到师生拿刀械,误传出吃死人;后来公开展示,才破除了谣言。

不过,总的来说,同济师生人才众多,成果自然亦如繁星闪耀,如为李庄提早10年通上了当时连很多城市都没有的电;发明解药,为川南人民治好了会致人于死的“麻脚瘟”;大幅提升李庄青少年的教育水准,进入同济就学。1946年抗战胜利后,这些学术机构虽然迁走,但很多李庄青少年随同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在大陆、台湾、海外,都有很大的成就。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浏览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朱惠悦、徐亦超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