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2013年12月09日10:29|來源:台海網|字號:
台海網12月9日訊 他被稱為台灣的“第一軍事強人”:參加過抗日戰爭、國共內戰,擔任過蔣介石的侍衛長,后成為台最高軍事將領“參謀總長”。他也是台灣政壇少有的軍人出身的“行政院長”,但因反對李登輝的“台獨”主張,憤然辭職。他就是今年已94歲高齡的郝柏村。當環球人物雜志特約記者與他在台北的辦公室會面時,郝柏村依舊不減當年的軍人做派,雖然有一點耳背﹐但步履穩健、聲如洪鐘、思路清晰,歷史上重要的人名、日期,也是隨口而出。
兩蔣的得力干將
郝柏村出生於江蘇省鹽城郝榮庄,哥哥和姐姐夭折后,他成了家中長子。1935年,郝柏村考取了常州中學高中部。因家境並不寬裕,他放棄了念高中的打算,到南京報考了免收學費的陸軍軍官學校,也就是黃埔軍校。經初試和復試,被錄取為軍校第十二期新生。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軍校加快教學步伐,學習時間縮短,與郝柏村同期的700余名學生在1938年初提前畢業,校長蔣介石主持了畢業典禮。之后,學校特批了10天的假期。郝柏村在離家3年后,終於回家探望了父母。那次收假前,他們全家特意照了全家福。郝柏村說,當時要回軍中了,不知什麼時候再回來,所以留個念想。沒料到,這竟成了他與父母的最后一面。61年后,郝柏村才再回魂牽夢縈的故鄉。
在郝柏村的腦中至今還留著戰爭的“紀念品”,那是1938年他第一次上戰場時,負傷留下的子彈碎片。郝柏村說,這彈片跟了他70多年了,還是最近檢查身體時發現的,不過並無大礙。在參加了1938年的廣州戰役后,郝柏村被調往貴州炮校學習,后任炮十二團二營中校營長。這期間,他遇到了軍旅生涯中的貴人——顧祝同。顧是蔣介石的黃埔嫡系將領。1948年,顧祝同任“國防部”參謀總長后,把老鄉郝柏村調到身邊,出任國防部參謀總長辦公室隨從參謀一職。1949年,國民黨潰敗后,郝柏村定居台灣。
來台后,郝柏村繼續任隨從參謀。1954年,他在陸軍大學將官短訓班學習一年后,被分到第三炮兵任上校指揮官。1958年,“8·23”金門炮戰發生時,郝柏村在金門擔任第九師師長,奉命率部戍守小金門“有功”,獲頒雲麾勛章與虎字榮譽旗,並升任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1965年,郝柏村出任“總統府”侍衛長。雖然給蔣介石做了5年的侍衛長,但郝柏村說,他們通常隻談公事,蔣做指示,他接受命令,不曾有任何閑話家常的機會。相較之下,郝柏村與蔣經國的關系則密切得多。“我們經常促膝長談,可以無話不說。”1981年,郝柏村被蔣經國提拔為“國防部”參謀總長,成為軍中頭號人物。
![]() |
(責編:龐晟)
廣州戰役 蔣介石 蔣經國 台獨 行政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