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老统派”,担任过中国统一联盟主席,但在台湾也算不上名人;他开着一家中医诊所,温饱有余,谈不上富有。他行事低调,最“轰轰烈烈”的事迹是组织募款在大陆捐建了9所希望小学,其中他个人出资至少一半,也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生性乐观,相信有生之年可以看到两岸统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
陈钦铭(见上图,本报记者王尧摄)的中医诊所在台北“老城区”重庆北路的巷子中,房子是典型的台湾民居“透天厝”,一楼是诊室,楼上是住家,陈设简单、清爽。穿着夹克、戴着眼镜,没有印象中老中医的仙风道骨,年近八旬的陈钦铭更像斯文的大学教授。
和那个大时代中无数骨肉分离的家庭一样,陈家的故事少不了天涯咫尺的桥段。1934年,陈钦铭出生在福州。1947年,做教员的父亲在台湾找到了教职,陈钦铭随之到了台湾,哥哥、弟弟则留在福州老家。接下来,众所周知的时局变动改变了人们的命运,漫漫长夜里,陈钦铭思念的不仅是亲人,还有故土。
再踏上归乡路已是30多年后。“台湾当局开放探亲之前,我就溜回去了。取道香港到深圳,坐了24个小时的长途巴士到福州,见到了留在大陆的哥哥、弟弟和很多亲戚。”虽然是少小离家老大回,陈钦铭对福州并无陌生感,“毕竟在这里长到十几岁,印象很深刻。”
慷慨解囊为育人
陈钦铭与中医并无“家学渊源”,“兴趣”可能是唯一的理由。1953年从台湾师范大学史地系毕业后,他教过书,后来师从台北一些老中医学习中医理论、实践,于1966年参加台湾的中医师特考,拿到中医师证书后自己开了诊所坐堂行医,在乡邻间颇有人缘。多年来,他在位于台中的中国医药学院兼任教职,在台北市中医师公会担任顾问,在台湾中医界小有名气。
只开方不卖药,每周开业只两三天,其余时间或闭门读书著述,或出门游历,陈钦铭的金钱观可见一斑。“钱嘛,够用就行,我不抽烟不喝酒,生活简单,开销也不大。”
1988年,台湾第一个公开主张和平统一的政治团体中国统一联盟成立。因为与统派们意气相投,陈钦铭加入了统盟,担任过统盟副主席、主席等职。经由全国台联牵线搭桥,他开始为捐建大陆希望小学筹款,多年来共在江西、贵州、云南、甘肃等地捐建了9所希望小学。相关资料有的已经开始泛黄,陈钦铭小心翼翼地展示、整理、收好。自家中医诊所的病人是募款对象之一,“很多病人都是几十年的老熟人了,对我们非常信任,非常感谢他们。每一笔款项我们都开收据,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其次是自己的亲友,如果钱还不够,就自掏腰包。“建一所小学大概需要3到4万美金,我自己出了一半吧。教育是人力培养的主要方式,人才决定着国家的兴衰,我能略尽绵力,无怨无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