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在两岸关系交流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尽管因为政治上的分歧,两岸的文化交流一度出现了不少障碍,但两岸都一直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特别是2008年以来两岸互动的加强,文化交流在两岸人民的交流当中地位越来越重要。通过文化交流,两岸人民不断拉近彼此心的距离。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加充分的条件。”目前两岸文化交流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两岸如何继续夯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文化基础呢?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褚静涛博士在接受海峡之声记者钱志军专访时表示,传承并弘扬中华文化是两岸中国人共同的责任,“十八大”报告为两岸文化交流大发展指明了方向。
文化交流仍在初级阶段
褚静涛博士认为,两岸文化交流实际上从1994年逐步开展,尽管历经近二十年的发展,岸文化交流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他看来,文化交流不仅仅是流行歌曲传播,拍几部电视剧,放几场电影的问题。两岸的文化交流需要从初级阶段迈向中级阶段,那就是共同开发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把它推向亚洲,推向全世界。而后还有更高级的阶段,那就是两岸文化不但要“存异”还要“求同”,直至最后创造一个宏大的当代中华文化。要完成这样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无疑需要两岸双方的共同努力。
传承中华文化各具优势
褚静涛认为,在“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文化建设占据了很大的篇幅,相关内容也给两岸共同传承中华文化提供了新的借鉴和思路。他说,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最初是求生存,在这个任务解决以后就是求发展。而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发扬中华文化,两岸可以通过文化交流把中华文化传统的精髓进一步加以吸收利用,同时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发展并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而台湾在这方面无疑积累了更加丰富的经验。由于台湾社会已经过了温饱阶段和工业化阶段,在吸收西方文化方面有经验也有教训,这些都可以为大陆所借鉴。另一方面,大陆文化企业也可以借助台湾相对完善的文化市场网络把中华文化进一步推向世界。
有必要签署“文化ECFA”
褚静涛认为,长期以来,两岸文化交流处在一个自发的阶段,从自发到自觉还需要对两岸文化交流加以制度化安排,签订“文化ECFA”显得十分必要。这样两岸就可以坐下来对文化交流进行进一步的规划,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加以推动。褚静涛认为,台湾继承中华文化有自身的优点,但是气场太小,又缺乏腹地;大陆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但跟市场衔接的工作还有欠缺,对西方市场也不如台湾熟悉,如果双方能够坐下来共同去探讨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就一定能找出一个将中华文化真正推向全球的比较现实的路径,并在逐渐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的同时,进一步夯实两岸关系发展的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