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门、马祖等岛屿是台湾在地域上和政治上同大陆连接的最后纽带。一旦蒋介石屈从美国的压力而后撤,台湾问题的解决将更为复杂和棘手。 |
金、马等岛屿是台湾在地域上和政治上同大陆连接的最后纽带。一旦蒋介石屈从美国的压力而后撤,台湾问题的解决将更为复杂和棘手。
基于这种情况,毛泽东提议再次炮轰金门、马祖。一方面,对蒋帮的袭扰进行回击;一方面,再次向美国表明中共绝不坐视台湾被割出祖国的坚决态度。另外,还有一层秘而不宣、有待蒋介石领会的用意。
中共中央做出炮轰金、马决定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作战部部长王尚荣随即电话通知福建省委书记叶飞,开始炮击准备,整个行动由叶飞指挥。叶飞接受命令后,立即筹建由他本人和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张翼翔、副政委刘培善组成的前线指挥部,着手紧张的准备工作。
恰在此时,中东局势突变,引起世界性的震动。 1958年7月14日,伊拉克爆发了反对殖民主义统治的民族革命,建立了伊拉克共和国。美国军队遂于 7月15日在黎巴嫩登陆;英国亦在 7月17日出兵约旦,向伊拉克施加压力,企图扼杀中东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
毛泽东认为:必须根据新的变化,将炮击金、马的行动放在新的国际局势背景下加以考虑。他好几个晚上都为思虑此事而夜不能寐,于 7月27日展纸给国防部长彭德怀、中央军委秘书长黄克诚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毛泽东提出炮击金、马的行动应该缓一缓,要“看一看形势”,并联系“中东解决”的问题通盘研究,这样才能“运筹帷幄之中,制敌千里之外”。信尾嘱咐彭、黄,若同意他的看法,立即将信转给前线指挥叶飞。
叶飞收到毛泽东的信,对信中“政治挂帅,反复推敲”“不打无把握之仗”的精神十分赞同。为了确保对金、马的有效攻击,并防止蒋方的反扑,中央又将大批作战飞机调到福州、漳州、连城、汕头、龙田等沿海机场;又将 3个炮兵师、 1个坦克团调入厦门,前线指挥部拟出周密的海空协同作战方案,只待中央一声开打的命令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