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台湾

两岸对峙 各自“攻心”【2】

2013年04月20日15:18    来源:海外网        字号:

邓丽君在金门岛眺望祖国大陆并于金门前线马山观测所时,向大陆喊话

前线用喇叭喊话

“蒋军官兵弟兄们……”

1953年3月5日,大陆在福建厦门的角屿岛设立了“对金门广播组”,作为第一个对金门广播点,天天对金门的国民党守军喊话。最初使用的扩音器有9只250瓦的喇叭,功率相当于90只普通喇叭一起工作,被戏称为“九头鸟”。

本在军中当文化教员的吴世泽,是调到这里的第一批播音员,“我第一篇稿子播的是‘六条保证’,号召他们起义,投诚到大陆来。第一个就是保证不打不骂,第二个就是保证生命安全,第三个就是假如愿意回家的,我们发路费。有立功的,我们还给授奖。”

大陆这边的亲情劝导,效果显著。当年国民党撤退时,从厦门沿海带走了许多船夫。一名叫张阿签的妇女,丈夫被国民党带走后,她就经常上广播哭诉,“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你让我怎么活?”结果几年后的农历腊月,张阿签的丈夫竟冒着生命危险,抱着一口倒扣的大锅游了过来。

这边的喇叭响了不到半年,国民党金门守军也成立了马山广播站,进行“反攻心战”。马山是金门岛与大陆最接近的地方,距离厦门的角屿不过2100米,退潮后更只有约1800米。马山观测站是窥探大陆军事布防的最前线,播音站更是长期对大陆开展“心战”广播。招收的播报员均为由大陆赴台的专业播音员,发音字正腔圆,乍听之下几乎分不出是台湾电台或是大陆电台。

但与厦门这边播音员一干就十几年不同,金门岛上的播音员大多是短期轮调。如今家住台北三民路的陈信妹,18岁那年在女青年工作大队服役时,就曾在金门做过四个月的播音。至今她还记得,“大陆那边因为都是沿海,他们有渔民,也有军官,我们就说很多的渔民都纷纷地逃到香港去了,表示他们生活很不好。”

马山播音站成立后,国民党军方又在大金门的古宁头、小金门的湖井头,以及大担岛上建起了播音站。同一时期,大陆也相应地在厦门的香山、石胃头以及白石炮台跨海喊话。

入夜时分,是跨海喊话的最佳时间。只要没有炮火,每到这时,两岸的大喇叭就会拉开阵势先后响起。“夜深人静,海上没有浪,那个效果非常好,我们一看到这样的环境,就有那种感觉,‘赶快广播,赶快广播。’”陈菲菲说。陈菲菲从1955年调到厦门香山广播站,一直到1985年退休才结束这一工作。

在那个年代,透过广播的“争吵”,几乎是两岸惟一的“对话”形式。尽管广播内容针锋相对,但有时也有柔性的一面。有时天气不好,厦门这边还曾对金门官兵喊:“要下雨啦,大家快收被子吧。”

分享到:

(责编:刘凌)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