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5 08:42:29|来源:台海网|字号:
台海网11月5日讯 “九合一”选举仅剩20多天时间,这场台湾史上最大规模的地方选举,却意外展现出相当冷清的选情。即使在战斗最胶着的台北、台中,民调数据中“未决定”、“不表态”的选民比例始终居高不下。
这些选民为何选择沉默?深入了解这个问题,或许才是更好认识这次选战的关键所在。
不表态者多 绿优势明显却胜负难料
台湾中时民调中心最新调查显示,尽管民进党候选人林佳龙的支持度仍领先对手胡志强,但双方差距已缩小至43.4%对35.4%,仍有高达46.2%的“中间选民”表示尚未决定,让一路领跑的林佳龙丝毫不敢松懈。“九合一”选举,台中市被视为蓝绿决战之地。导报记者比较岛内6家媒体近期民调发现,林佳龙全部领先胡志强,领先幅度从最大的17.6%到最小的6.7%,不过未表态选民始终占据很大比例,最低的17%,最高的则达到34.9%。
在选情同样激烈的台北市,民调情况也与此类似。柯文哲虽然仍保持对连胜文优势,领先幅度从最大的19.5%到最小的9.3%,但未表态选民多数超过20%,有的媒体民调甚至高达39.7%。
台“行政院”前发言人胡幼伟指出,在解读民调数字时,有多少比例的人不愿表态是关键数字。如果这个比例偏高,就算主要参选者的支持度差距已达抽样误差2倍以上,还是无法推测某位参选者会笃定当选。
正是因为这两三成的“沉默选民”,让台中、台北两大战场始终维持选情紧绷状态,保留了“九合一”最大的悬念所在。
失望感明显 蓝营支持者参与欲望降低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4日发表社论,用“沉默的中间”来剖析美国中期选举,被台媒认为同样适用于“九合一”选举。事实上,台湾的“沉默选民”并不等同于“中间选民”。
21世纪基金会日前曾针对台湾社会是否还有“中间选民”展开研讨,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台湾似乎仅存在表态不投票的选民,而没有真正的“中间选民”。在政治学上,“中间选民”是指没有特别的政治倾向和明显的政党偏好的中立选民,从台湾历次选举观察,这种真正不左不右的“中间选民”非常少,多的是对支持对象暂不表态的“游离选民”。
谙熟台湾选举的前“立委”雷倩对导报记者表示,这一点在最近两次台北市长选举中表现得非常明显:2010年的台北市长选举,虽然有5个候选人,但蓝绿2个候选人的得票率合计超过99%;2006年有6个候选人,即使宋楚瑜拿下超过4%的票,但两大党候选人的得票率也接近95%,“从最终投票所显现的政治光谱来看,绝大多数人都有非常明确的政党属性”。一般认为,蓝营基本盘占45%,绿营占40%,之外的15%即为包含浅蓝、浅绿的游离选民,而他们通常在选前不会表明挺蓝还是挺绿,或者表态不投票或投废票。
雷倩说,从这次选举来看,“沉默选民”中蓝营支持者占据很大比例,这在过去是非常罕见的,她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支持者对人选有疑虑,政党推出的候选人没有充分顾忌基层民意基础,支持者有不满情绪,直接降低了参与欲望。”
“另一方面,就是马‘政府’的执政表现,让支持者不仅失去光荣感,还有明显的失望感,政党票有明显的松动。”她指出,“12年国教”、年终慰问金改革搞得怨声载道,服贸协议签完卡在“立法院”,让不少蓝营选民相当灰心失望。
蓝绿对决难免 暂不表态不代表放弃投票
当11月29日必须做出一个决定的时候,这些“沉默选民”会不会从“羞于启齿”演变成“羞于参与”,进而导致放弃投票?
对此,雷倩还是比较乐观的,“不管如何,到了投票日,绝大多数蓝营支持者还是会去投票的”。她以最熟悉的台北市为例,蓝营选民大多拥有高度分辨力,就像年终慰问金被删虽然激怒了军公教,但大家的不满主要是因为执政团队决策粗糙、屈服于民粹,而不仅仅是自身利益受损。
她指出,台北市最近两届市长选举,全部12个行政区都没有发生过蓝绿逆转,维持稳定基本盘蓝大于绿,其中10区蓝营过半胜出,整体优势在12%到13%之间,因此虽然柯文哲民调一直领先,但最后时刻大部分选民还是会自动归队,连胜文最终翻盘的机会很大。
柯文哲目前能维持优势,主要得益于操作超越蓝绿,让蓝营选民的危机感降低。但雷倩强调,对柯文哲这个“假中间候选人”来说,最后这一个月才是真正的挑战。
雷倩前几天参加活动时遇到民进党秘书长吴钊燮,吴钊燮说到绿营对本质非常亲绿的柯文哲寄予厚望。“但柯文哲从民进党那里得到的大力支持,虽然隐晦却并非没有代价的。”雷倩说,柯文哲承诺会在选前公布自己的执政团队,而其中有多少民进党的人、有多少政治交换,到时候或许会公之于众。“‘在野大联盟’谎话被戳破时,就是很多蓝营沉默选民归队时,也是最考验柯文哲的时候。”
台湾选举,台湾史,台湾社会,蓝营,中间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