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2年11月27日09:32|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字號:
摘要:報道稱,俄羅斯艦載機的航母起降試驗久經坎坷,至少摔掉5架試驗機。1994年底,蘇-33進行首次航母飛行訓練,很快就組織攻防戰術模擬演練。來年,俄國唯一航母“庫茲涅佐夫”號大膽實施為期3個月的遠洋訓練,蘇-33進行了400多次飛行訓練。顯然,中國航母艦載機距離“庫茲涅佐夫”的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
應確定航母戰略定位
台灣知名軍事評論員亓樂義26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稱,航母戰力有多大,取決於大陸的戰略目標及其賦予航母的作戰任務。蘇聯、英、法、美對航母都有不同定位。美國是要推行全球戰略,蘇聯是保護核潛艇進入大西洋和太平洋,法國對外用兵超過3個月時要用到航母。目前大陸對航母要求不高,可能會在一些非傳統安全任務領域使用比較多,比如大規模海難救援﹔外交睦鄰友好,彰顯政治大國地位﹔必要時對周邊小國進行威懾。
亓樂義認為,大陸首艘航母應是大陸近海作戰或一定程度遠海作戰的一個主要環節,而不是核心。首先,核潛艇作用遠遠超過航母,但它不能示人,政治效果低。其次,大陸首艘航母走不遠,它採用常規動力,在海上非常依賴補給,走愈遠,補給線愈長,愈容易被人切斷。大陸目前的預警機是旋轉翼的,非固定翼,預警范圍隻有百來公裡,看不遠,在空時間短。反潛機也是旋轉翼,水下防護漏洞比較大。沒有艦載加油機,殲-15飛不遠也飛不久。且大陸在海外沒有基地,這對航母遠洋作戰是很大的限制。他說,台灣對大陸航母並不在意,相比之下大陸心理壓力應該更大,因為台灣如果反制就有更好且明顯的目標,反制導彈難度很大,因為導彈數量多、分布散、機動性還很強,但如果能傷及航母,比打掉幾個導彈基地更具心理威懾效果。
因此他建議,大陸應以平常心看待任何一個主戰平台,太看重一項,很危險。過於偏重發展航母,將是戰略上的錯誤。“遼寧艦”上的武器是現有裝備轉移,花費還不是太大,未來發展航母可能會稀釋空軍的軍費。對於彈射起飛、垂直起降等技術是否將是大陸航母發展的一個方向,他認為,這取決於對航母的戰略定位,若像美國視航母為主力,那當然要採用新科技,要超前,否則老落人后,豈不白搞。但美國出現的一種趨勢大陸也要好好思考:以前美國追逐先進,現在追求足夠好,因為經費不夠,美國也在反省能用三成力量制勝,為何要發展九成戰力呢?
彈射器是下一個難關
針對台灣媒體人的上述評論,有大陸軍事專家表示,中國艦載機距離實戰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這是顯而易見的。什麼時候人們不再把艦載機在航母上的起降當回事了,那就意味著艦載機具備實戰能力了。
從裝備技術角度來看,蒸汽彈射器乃至電磁彈射器,是中國提高航母戰斗力的下一個難關,而發展配套的加油機、固定翼預警機、電子戰飛機、偵察機等支援保障飛機也是中國航母項目未來需要解決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灣媒體“困難還在后面”的報道沒有錯。但是,大陸有能力解決所有面臨的困難,就像解決艦載機、攔阻索的研制以及艦載機著艦等難題一樣。▲
![]() |
(責編:趙鳴飛)
台媒熱評殲-15航母起降,殲-15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