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2年11月27日09:32|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字號:
摘要:報道稱,俄羅斯艦載機的航母起降試驗久經坎坷,至少摔掉5架試驗機。1994年底,蘇-33進行首次航母飛行訓練,很快就組織攻防戰術模擬演練。來年,俄國唯一航母“庫茲涅佐夫”號大膽實施為期3個月的遠洋訓練,蘇-33進行了400多次飛行訓練。顯然,中國航母艦載機距離“庫茲涅佐夫”的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
中國殲-15艦載機首次航母起降讓世界側目。台灣媒體也在關注大陸航母的動態,《中國時報》認為大陸航母以及艦載機的“困難還在后面”,而《聯合報》則稱殲-15的戰斗力無法在“遼寧艦”上完全發揮。對此,有大陸專家認為,無需諱言,無論從訓練還是從科研角度來看,今后大陸的航母工程可能會面對更多困難和風險,但是大陸完全有能力解決這些困難。
台媒稱“困難才開始”
台灣《中國時報》26日刊登題為“艦載機成功起降,所有困難才開始”的報道稱,殲-15成功起降航母,但這是一切難度的開始,殲-15需要通過高海況、拂曉或夜間起降的考驗才算畢業。報道稱,美軍飛行員最怕夜間降落,猶如夜間汽車不開大燈以300公裡的時速沖進車庫,稍有不慎,機毀人亡。
報道稱,俄羅斯艦載機的航母起降試驗久經坎坷,至少摔掉5架試驗機。1994年底,蘇-33進行首次航母飛行訓練,很快就組織攻防戰術模擬演練。來年,俄國唯一航母“庫茲涅佐夫”號大膽實施為期3個月的遠洋訓練,蘇-33進行了400多次飛行訓練。顯然,中國航母艦載機距離“庫茲涅佐夫”的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殲-15戰力難發揮?
《中國時報》稱,從殲-15挂載導彈的配重比例上看,它比蘇-33更具實力,除了改用國產武器系統,甚至能攜帶反艦與對地導彈,這比蘇-33作為航母編隊防空而缺少對海和對地攻擊的定位更具攻擊性。有專家認為,殲-15並非簡單的復制蘇-33艦載機,在航電系統等方面都採用了自主研發的成果。殲-15應該是一種多用途的艦載重型戰斗機,在機體上和蘇-33並列,是世界上目前現役艦載戰斗機中起飛重量最大的,但航電系統比蘇-33更先進,全面超過印度的米格-29K,比美國的F/A-18E/F及法國“陣風”艦載機機體更大,具有更大改進空間。
不過,台灣媒體認為,殲-15的起降方式,限制了該機在“遼寧艦”上的作戰能力。《聯合報》報道稱,航母雖是龐然大物,但甲板長度不足以讓戰機起飛,因此美軍使用蒸汽彈射器,幫忙將戰機“推”入空中。“遼寧艦”沒有彈射器,隻能將艦艏設計成翹起,讓戰機“滑跳”起飛。這種方式技術難度低,但嚴重限制飛機載重﹔殲-15或許“理論性能”絕佳,但從艦上起飛時,能攜帶的油料與彈藥,都要大打折扣。而彈射器技術更是美國人的獨門絕活,除了英、法等親密盟國外絕不外傳。
![]() |
(責編:趙鳴飛)
台媒熱評殲-15航母起降,殲-15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