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02日19:31來源:環球網字號:
摘要:台灣《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吳子嘉日前撰文稱,馬英九透過吳伯雄率領特使團前往北京,主要目的就是透過“吳七條”傳達馬英九的訊息。 |
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居中者)應邀出席“北京會談”。作為在民進黨內頗有影響力的人物,許信良此次登陸,也是民共之間交流、對話的一種突破。 環球網記者 李柏濤 攝
環球網7月2日訊 台灣《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吳子嘉日前撰文稱,馬英九透過吳伯雄率領特使團前往北京,主要目的就是透過“吳七條”傳達馬英九的訊息﹔而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出“兩岸各自的法律、體制都主張一個中國原則,都用一個中國架構來定位兩岸關系,而非國與國的關系”。
文章稱,換言之,這是馬政府首次提出“一個中國架構”的概念,以正面呼應中共18大政治報告中,對台政策提出的“一個中國框架”訴求。緊接著,馬英九核心幕僚學者趙春山,在“北京會談”進一步接棒說明,所謂的“架構”與“框架”,英文完全相同,都是“frame work”。
文章指出,從種種訊息來看,在美中新關系態勢確立后,馬英九清楚體察到“重美輕中”恐無以為繼,因而放棄“一中各表”,並讓步到“一中框架、架構”的態勢已經相當明確,讓兩岸關系有機會進入另一個新的階段。
文章說,當初曾一再排斥與中國大陸進行政治談判的馬英九,如今為何卻突然轉向大步朝政治談判前進?主要目的,就是他有意參加明年在上海舉行的APEC,創造訪問中國大陸的機會,會見大陸領導人,登上個人歷史的?峰,進而爭取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所以,目前所做的調整,都是為了強化雙方的政治互信﹔而北京無法接受的“一中各表”,馬英九自然是非拋棄不可。
文章認為,對於台當局遞出的這份“大禮物”,中國大陸必然是樂觀其成。問題是,馬政府的主觀願望雖是如此,但未來是否真能如願順利推演?必須說,總是逆勢面對民意、與在野黨為敵,在黨內又面臨劇烈權力挑戰的馬英九,根本不具備足夠能量達成他所設定的戰略目標﹔縱使大陸方面態度開放,但面對一位扶不起的阿斗,縱使想幫忙,恐怕也是力猶未殆。
在“北京會談”結束后,吳子嘉與參加會談結束返台的許信良會面,針對馬英九突然大幅度調整的兩岸戰略進行對話。以下,就是對談內容。
吳子嘉(以下簡稱吳):為了追求歷史定位,目前馬英九心中,看來已經為兩岸設定出一套“一中大戰略”,未來將會不斷出招,以時間順序來看大致如下:
◎2013年:簽訂服務貿易協議。
◎2014年:
1、互設辦事處,辦理領務,大陸默認治權。
2、簽訂商品貿易協議
3、確定將“一中架構”列入正式文件。
4、參加APEC。
◎2015年:
1、簽訂兩岸文化協議
2、爭取加入RCEP。
◎2016年:挑起“統獨”大戰,嬴得選舉,國民黨繼續執政?
許信良(以下簡稱許):由於中國大陸對馬的不滿,已經透過諸多渠道表達,其中就包括不接受“一中各表”。所以,馬英九如果要在國際上有所突破,就必須在兩岸關系中尋求進展。尤其,面對中美合作關系的新變化,馬英九必然明顯感受到美國陣營開始對他出現冷淡態度。所以,馬英九必然得在兩岸政策上做大幅度的調整,而“不再排斥政治對話”,就是最關鍵的開端。
日前吳伯雄前往中國大陸,由於時間短暫,很難有機會討論事情。所以我認為,吳伯雄這一趟的目的,就是傳達“一個中國架構定位兩岸關系”的善意,並透露馬英九有意前往上海參加APEC的訊息。
進一步來說,馬英九若要借著參加APEC的機會訪問中國大陸,就必須先解決兩岸之間的政治歧異,以提升雙方在政治上的互信。現在看來,他很清楚就是要透過接受“一中框架”,來展現自己的最大善意。
吳:但光是“一中架構”幾個字的聲明,能解決歧異嗎?
許:面對中國大陸要求的政治互信、鞏固“一中框架”,光是這樣的敘述顯然是不足夠的。因為,這當中還牽涉到台灣的定位問題要如何解決,才能讓台灣與北京都能接受﹔否則,依照目前兩岸隻能透過兩會處理雙邊事務的情況來看,馬英九如果真要到中國大陸,還能再透過這種兩會模式處理嗎?
所以,如果要解決台灣定位問題,恐怕就必須進行政治談判。以現實情勢來看,要這麼做確實有難度,但以大陸領導人的行事風格來看,或許雙邊可循著當年的“九二共識”模式,在沒有解決台灣政治定位問題之前,另外找出一套“權宜機制”讓馬英九順利訪問中國大陸,但這一切還是都取決於大陸。(環球網綜合報道 記者李柏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