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04日08:48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摘要:日前,一個有利於兩岸互利雙贏的經濟協議,卻被民進黨炒作成了政治議題。他們在“立法院”上演全武行,強迫服貿協議“逐條審議”。 |
台灣經濟已“悶”到谷底,不抓住服務貿易協議這個機會,還怎能爬出去?(轉自台灣《聯合報》)
原標題:綠營又拿服貿協議嚇唬人(台北傳真)
人民日報海外版7月4日電 大陸駐台記者近日在台北乘坐出租車時被司機問及:“你們知道服務貿易協議嗎?”“知道啊,你對此怎麼看?”記者乘機反問。司機用閩南味的普通話回答道:“反正都是來搶飯碗的啦……”
出租車司機的回答,代表了兩岸互動中一種典型性“誤判”。大陸與台灣6月21日簽署《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之后,民進黨就在島內制造了諸如“洗頭小妹要失業啦”之類的離奇傳言。這種不講邏輯的恐慌符合民進黨“慣例”,過去幾年,不論是“三通”還是ECFA,哪怕事后証明對台灣多麼有利,事前島內總不乏民進黨的危言聳聽。
比WTO還優惠三成
服貿協議是《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后續協議,ECFA早收清單實施近3年來,已被証明對台灣經濟很有助益。今年1至4月,兩岸貿易額約為700億美元,其中台灣出口額就佔了567億美元,同比增長逾五成。
ECFA早收清單的談判過程中,大陸對台灣給予充分優惠,這一精神同樣體現在本次服貿協議裡。專業人士指出,大陸此次向台灣開放的80個項目,“比WTO還要優惠30%”,這樣的待遇,全世界隻有台灣享有。而且,大陸對台灣開放的電子商務、文創、運輸、金融、醫療、電信、旅游等項目市場前景都相當可觀,對於服務業佔經濟總量約七成的台灣來說可謂是大放利多。
相反,台灣此次開放對大陸投資項目限制多多,遠低於WTO待遇。台灣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表示,如果仔細去看特定承諾表就能發現,台灣開放的都只是“低標”,64個項目中,有2/3是早就該開放,低於或等於WTO標准的,“這是因為在談ECFA時就與大陸談好,必須要考慮到兩岸經濟量體有差距”。
實際上,服貿協議和“大陸人來台搶飯碗”的傳說相差十萬八千裡。台灣海基會副秘書長馬紹章1日表示,服貿協議中有自然人移動條款,造成島內是否開放大陸人赴台就業的疑慮,但事實上,除了來台陸資所必要的投資人及高階管理人員外,當局沒有開放大陸勞工來台,開放陸資不僅不會沖擊島內就業市場,反而會因陸資雇用台灣人,增加就業機會。
數據顯示,台灣開放陸資至今兩年多,來台的500多名大陸投資者及白領,為台灣創造了6000多個工作機會。
馬英九出面“信心喊話”
這幾天,包括馬英九本人,台灣各級官員及一些企業家都不約而同地對台灣社會進行“信心喊話”。台灣服務業發展成熟,水准遠超大陸,且島內市場早已飽和,大陸企業來台還需面對重重限制,台灣業者沒理由害怕競爭。
台灣理燙發美容業職業工會秘書長賴正浩表示,如果財力雄厚的大陸企業來台開理發美容連鎖店,必將壓縮傳統小店的生存空間。但更多業者不同意他的觀點,如全台擁有超過60家分店的快樂發型營銷部經理許博亮就說,連鎖體系多有完整教育訓練,也有一定的技術門檻,不擔心低價競爭。發型設計師Eric說:“熟客約佔七成,對消費者而言,哪個設計師為自己服務,遠比店老板是誰重要。”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WTO中心副執行長李淳博士表示,以近年學術研究做驗証,台灣社會對服貿協議持反對、遲疑態度的說法中,夾雜較多政治語言。他舉例說,有人認為街頭巷尾小理發店會受沖擊,實際上,理發店服務街坊鄰居,有其方便、便宜及伴隨情感聯系等特征﹔即使台灣本地美發連鎖機構進入街巷,也不一定能勝過它們。
李淳說,所謂會受沖擊的台灣產業,服貿協議充其量只是給予陸資“等同於其他外資”的待遇,這些產業過去10多年來已經歷各種挑戰和洗禮,今天仍站穩腳跟,不會因為開放陸資就產生翻天覆地的沖擊。
民進黨借機挑撥生事
更多台灣業者看到的是巨大商機。服貿協議中,大陸向台灣開放電子商務市場,允許其在福建設立合資企業,台資股權比例可達55%。消息傳出,多家台灣業者已表達了登陸意願。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近日透露,鴻海未來的電子商務平台定名為“富連網”,最近已在大陸注冊。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則表示,服貿為台灣電子商務產業爭到全世界少有的待遇,“台灣企業是舞台小,並非志氣小”。他說,反對服貿協議者都太小看台灣的競爭優勢。
服貿協議也針對游戲業開放。曾以游戲產品“金庸群俠傳”風靡大陸的台灣智冠科技表示,以往大陸將台灣游戲業者視為外資,審查時間動輒半年至1年,今后審查時間縮短為兩個月,有助台灣游戲在大陸發展。
台灣旅行同業公會理事長姚大光更直言,服貿協議將帶來島內旅行社業者的“第二春”。他說,大陸開放台灣業者赴大陸經營境內旅游業務,兩年后進一步開放離港業務,等於讓島內市場擴張數十倍﹔相較台灣方面僅開放3家陸資旅行社在台設點,加上不得接待大陸客,台灣顯然得大於失。
一個有利於兩岸互利雙贏的經濟協議,卻被民進黨炒作成了政治議題。他們在“立法院”上演全武行,強迫服貿協議“逐條審議”,蘇貞昌放話“全民自救”,黨團干事長潘孟安說協議“對台灣服務業充滿毀滅性”,種種言行是引發業界恐慌情緒的根源之一。這讓人不禁想起ECFA簽署時,民進黨也曾在“立法院”大打“杯葛戰”,並被綠營潑以“大陸廉價農產品向島內傾銷”“台灣500多萬人將失業”各種臟水。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撰文指出,民進黨又一次落入“事前總是說不,事后概括承受”的惡性循環。ECFA、“三通”之前,民進黨同樣極盡危言聳聽之能事,等到謊言被事實戳破,又表示“概括承受國民黨政策”,如此這般,最終隻能越來越失信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