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05日14:07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首場“華山會議”所謂的“論劍”,似乎隻有“台獨門神”的“護廟”之聲,而沒有黨內外期待的“刀光劍影”。不僅讓希望民進黨調整兩岸路線的人士相當失望,也坐實了外界輿論“華山會議隻不過是蘇貞昌擺擺樣子,騙取選票的手段”的評價。 |
7月4日,“華山會議”(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擴大會議)首次會議終於姍姍登場,黨內意見領袖紛紛發表自己的兩岸政策看法。會前,外界高度期待即將舉辦的9次“華山會議”能激蕩民進黨內兩岸政策新思維,凝聚出民進黨新的兩岸政策路線,甚至弄出一套新的決議文取代已有的“台灣前途決議文”或“台獨黨綱”,引領民進黨完成兩岸政策轉型。然而,“華山會議”首場會議給了這些期待什麼答案?又釋放了怎樣的信號?是否會對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轉型產生影響?又是否會對開啟民、共對話,乃至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進程帶來變化?這些 都需要我們冷靜觀察。
“華山論劍”空舞“台獨邪劍”
從會議情況看,首場“華山會議”雖然發言盈庭,但除了脫黨多年的沈富雄偶爾拋出一兩劍外,其他發言熱鬧有余卻見不到“刀光劍影”,“氣氛好到嚇人”,弄得沈富雄無奈感嘆“是不是有意見的人今天沒有來?”
固守“台獨”立場成會議主調。會上,擔任引言人的蔡宏政、羅致政、林濁水、管碧玲異口同聲堅守“台灣主權”與所謂的“自由民主”,並在此基礎上商討著如何“對付大陸”。相比而言,綠營前大老沈富雄的觀點似乎有點孤單。他在會上直言,民進黨新的中國(大陸)政策,既要“人民能接受,對岸能忍受,與國民黨區隔”,甚至不反對“向國民黨靠攏”。但他的這一觀點鮮少和聲。
其實,此次“華山會議”將成為“台獨”立場的宣示舞台已從蘇貞昌在會前的頻繁表態可見一斑。在上個月赴美活動前,蘇貞昌雖聲稱“不會再走回頭路搞‘台獨’”,但仍強調將遵守“台灣前途決議文”彰顯的立場。作為黨主席,蘇貞昌的這一表態意味著黨內不同意見者在“華山論劍”前就收起了劍鋒。眾所周知,“台灣前途決議文”明確宣稱“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它的國號是中華民國”。蘇貞昌定下此調后,一些持不同意見者或未受邀請,不在“論劍”者之列,或害怕遭到黨內同志圍剿而不敢“亮劍”。
由此來看,這場“華山會議”所謂的“論劍”,似乎隻有“台獨門神”的“護廟”之聲,而沒有黨內外期待的“刀光劍影”。這不僅讓希望民進黨調整兩岸路線以適應兩岸新形勢的人士相當失望,也坐實了外界輿論事前做出的“華山會議隻不過是蘇貞昌擺擺樣子,做做姿態,騙取選票的手段”的評價。
難解民共交流僵局
在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進入鞏固深化期的新階段,外界原本期待民進黨人能夠認清形勢,適應兩岸關系發展潮流,改變頑固堅持“一邊一國”“台獨”立場,並期待此次大張旗鼓舉行的“華山會議”能夠整合出一套新的兩岸政策論述,落實民進黨人自稱的“要改善與大陸的關系”,但首場“華山會議”讓這些期待都落空了。
一方面,民進黨兩岸政策難以轉型。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與否,一大標志便是是否放棄“台獨黨綱”。然而從首場“華山會議”來看,多數民進黨人思考的卻是如何在堅守“台獨”立場基礎上與大陸“周旋、攪合”,沒有形成一套外界期待的兩岸政策新論述。這表明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很難有大的改變,更不會在“台獨”立場上改弦更張。
當然,有人或許認為在“華山會議”僅開一場的情況下就斷言民進黨兩岸政策不會有真正轉型為時過早。但民進黨人在首場會議前后的發言確實昭示著他們隻會在堅持“台獨”基本價值的基礎上繼續商量“如何對付大陸”。因此,筆者斷言,在目前氛圍下,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最多隻會做一定程度的策略調整,而很難完成真正轉型。
另一方面,民共交流大門還無法打開。對於民進黨要舉辦“華山會議”,大陸方面多次表示,“我們也一再說過,希望民進黨能夠改變他們的‘台獨’主張”,並一再表明“若民進黨放棄‘台獨’,大陸願與其打交道”。但蘇貞昌出於政治目的,近期頻頻發表一些“台獨”言論,在兩岸政策上展現出極強的兩面性,加上此次“華山會議”進一步暴露出民進黨頑固堅守“台獨”的政黨本質,顯示其自外於兩岸和平發展潮流的狹窄格局,因此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根本無法得到大陸認同,也就不可能開啟民進黨與大陸交流的大門。
(陳桂清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