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台灣>> 正文

台灣反核運動引思考:不要核電 台灣發電靠什麼

2014年04月30日09:38|來源:東南網|字號:

  最近一段時間,反核運動在台灣開展得如火如荼,執政黨被迫做出“核四停工”承諾,但反核者仍堅持“核電歸零”的終極訴求,這場斗爭遠未止息。

  不少反核人士高聲呼吁用再生能源取代核能發電,對執政者對核電的“偏好”表示質疑。不少人在問,除了核電之外,台灣到底還有哪些發電方法?核電到底是不是無法割舍的能源類型?

  水力發電 僅佔全部電力的1.4%

  台灣目前可用於發電的再生能源,包括水力、風力、太陽能、地熱及海洋能等多種類型。在這當中,水力發電是技術最成熟的一種。但從已披露的數據來看,島內水力發電容量雖然佔總容量的6.4%,但實際發電量卻僅佔全部電力的1.4%。

  台“國策基金會”助理研究員唐慧琳分析指出,水力發電是典型的“靠天吃飯”,像2013年春季降雨量少到幾乎連民生用水都不夠,河川遇到枯水期,川流式水力電廠的發電量就會大幅降低甚至無法發電。

  至於水庫式發電廠,則受限於島內河流短促、地質脆弱、優良水庫有限等因素,民眾也對興建水庫造成的生態破壞疑慮多多,要建新水庫往往引發強烈的社會抗爭。即使是已建成的水庫,也面臨淤積嚴重、蓄水量低等問題,無法提供足夠的發電能量。而且島內水庫並不能以發電為最優先考量,而主要是配合民生用水、公共給水等水資源調節政策,水力電廠常年有2/3的容量被迫停擺,因此水力發電常常隻作為用電高峰時的調節角色。

  風力發電 民眾諷“殺人風車”

  風力發電,是另一種較為成熟的發電方式。台當局2012年曾提出“千架海陸風力機目標”,希望在2030年前在離岸設置600架風力發電機,陸域風力機則希望能從314座增加到450座。

  遺憾的是,風電是更典型的“靠天吃飯”。唐慧琳說,風太小時發不了電,台風來了則要停止運轉,否則會造成設備毀損。夏季是島內用電的尖峰時期,但卻是全年風力最小的時候,目前風力發電機組利用率僅約1/3。風力發電的時有時無特性,對於講究產需平衡性的電力調度也是一種極大考驗。

  此外,巨大的風機也是一個問題。以一座2000千瓦的風機為例,葉片直徑就達80米,兩台風力機之間還需保持320米的空間。被叫停的核四廠每年發電量可達193億度,若以風力發電來計算,約需要投資4584億元(新台幣,下同),建設3496座風機,需要約6個台北市大小的土地。目前全台真正用於發電的風機並不多,但因噪音太大、影響風水等,被附近居民視為“殺人風車”不斷抗議。

  至於離岸風電,目前全球都沒有在台風頻繁海域設置風機的先例,更別提在地質條件不佳的台灣海峽(地震及淤泥)。如果真要替代核四發電能力,台灣需要增加的風機數量足夠繞台灣一周,實際上並不可能。

(責編:趙軍)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發電容量 風力機 發電能力 台灣自然 台灣海峽 太陽能發電 再生能源 水力發電 發電量 靠天吃飯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江澤民胡錦濤等卸任領導人都在哪露面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武大女神" 賞櫻照爆紅 似民國少女穿越

探秘美麗空姐航班起飛前的准備工作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