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连续四年退税额都在200元以下,当局不主动退,累计已损失七百元,可以买十个便当了!”台南市民林峻德表示,他一人工作要养全家四口,连续4年都因金额在150到180元,被通知免退,让他相当气愤。 |
台媒:要勾选才退税 不够“体贴民心”
综所税等税务200元以下、地方税100元以下免退税的规定,引发民怨;“财政部”表示,今年5月申报书将首度增列退税勾选栏位,看似善意回应民意,实质仍不够“体贴民心”。
试问,纳税人以往不知要主动提出书面申请退还小额溢缴款,如今得知,会有谁和荷包过不去,放弃勾选退税?“财政部”同样要耗费人力作业,为何不展现“诚意”主动为之?
财政官员虽强调,公库绝无A纳税人的想法,因为低于300元也免征,且额度还高于免退,但这一说法,在法理逻辑上,都站不住脚。
欠税未达300元不予补征,是当局衡量行政负荷,“自愿放弃”执行公权,不能用“欠我300元我也没去要”为藉口,不还该退的200元以下税款。
财经学者就指出,这是“张飞打岳飞”,错将人民的权利与当局的权力混为一谈,再怎么“于法有据”,也难免落个“占纳税人便宜”的口实。
马英九今年元旦致辞时向公务员喊话,希望公务员调整“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的心态,建立“多做多对,少做少对”的观念,只要合法不要怕图利人民。
“勿以善小而不为”,征税、退税是税捐人员的本职,多年来却一直以“人力不足”为由,不主动办理小额退税,追税时就没有了人力问题,这样的税务革新还侈言轻税简政,如何能让人民心服?
赋税制度要彰显的就是公平正义,所以当宣告破产的孙道存带着妻逛百货买精品被追税,民众觉得大快人心;但该还的税款,却以人力不足为由不还,自然怨声载道。
“民之所欲,常在我心”,在经济不景气情况下,油电皆涨,小民更会锱铢必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