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樱埋隐忧
每逢春天,全台“疯”樱。此时,有人撰文反省台湾“一窝蜂”的陋习,指出人们争相拥向樱花树,道路拥堵,人满为患,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樱花这个物种,了解樱花的文化本是细赏、静观、培养怡然的气质,赏樱是欣赏美丽、思考生命,而不是喧哗、吃喝、到此一游,有人甚至摇动樱树制造电影画面的“樱花雨”拍照。“每个人的举止也成为赏樱的一部分,很多台湾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文章说。
台北市公园管理处指出,近年台湾各地每逢有植树需求,都对樱花树情有独钟,现在台北市公园或人行道上共有5850株樱花树,就有约1000株是近3年种的,其中1/4是行道树。可是樱花树花期只两周,其余时间树型单薄,外观没有生气,遮荫效果又差,再加上樱花树娇贵,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的人行道上本不适合种植。阳明山公园管理处也表示,阳明山上目前已约有2500株各式樱花树,空间已经饱和,不能再大幅增植。
樱花由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传统,转为与城市美化、旅游经济相结合,体现出人的智慧;但凡事过犹不及,如果樱花“疯”造成盲目与模仿,给生态和城市建设埋下隐忧,那不久的将来,人们又要为樱花“埋单”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