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台湾一些不成型的夜市场,摊贩和警察之间存在一种默契:你来我走,你走我来,互相尊重,相安无事。 |
模式:柔性劝导为主
其实,西门町的摊贩与警察的游戏,同样经常出现在台湾其他人潮汹涌的地方。
对于警察单位来说,和摊贩打交道,考验智慧,更考验应变能力。台北警察局童宝贤介绍,很多获得台北市场处核发证照的摊贩,一般都会比较守规矩,他们会在规定的地方,按照规定的时间开展经营活动。最大的考验,就是各大市场高峰期前后,很多流动性的摊贩,会如潮水般涌进涌出。
周末、节假日,都是流动摊贩最活跃的时候。而这些日子,本来就是交通压力点所在。那么,对警察单位来说,如何平衡摊贩和交通是最大的挑战。首先,交通动线的规划与设计,要求让市场尽可能减少拥堵,保持人流最短时间内畅通。在台湾都会闹区,繁忙的十字路口,人行线往往都有直通对角的“捷径”,行人斜线穿越的场面,让很多外地游客,都会不免感慨设计者的智慧。尤其在各大夜市入口,以行人为主的设计,强调流动的街道设计哲学,让不识路的游客,也可以放心“闲晃”。
其次,面对占道经营的摊贩,警察拥有行政管理以及开罚权力。按照台北的做法,遇到不合规定的摊贩,首先以柔性劝导为主,实在不行才开罚。而罚款也仅是象征性的1200元至2400元新台币。
童宝贤说,台湾是一个比较理性的社会,警察执法相对也温和,比较少遇到暴力抗法的情况。而警察开罚其实也只是针对“惯犯”,而且严重影响交通的情况才会没收货架。而在他记忆中,台北还没有出现暴力抗法的案例。(林靖东 张燕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