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0 15:20:09|来源:新华网|字号:
位于厦门岛的知名“文创村”曾厝垵,各色精巧别致的文艺小店鳞次栉比。其中一家门脸不大的台湾商品小店,生活着一对平凡的夫妇。她叫黄艺萍(妮娜),来自台湾桃园;他叫赵俊阳,来自福建漳州。
这对来自海峡两岸的年轻人,就在厦门海边的这座城中村里,结姻生子、落地生根。
三年前,作为医院里的一名胃镜师,妮娜在台湾有着一份体面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而漳州小伙赵俊阳在海峡这边也有自己稳定的工作。两人通过朋友牵线相识相恋,但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两人犹豫了。
要割舍下台湾的一切来到对岸生活,对年轻的妮娜来说绝非易事,“要么在福建找到一份条件相当的工作,要么鼓起勇气创业。”
这对心事重重的恋人相约到厦门散心,月老的红绳将二人越拉越近。最终是一个叫做曾厝垵的小渔村,给这对“牛郎织女”搭起了鹊桥。
当时的曾厝垵,以文创店铺和风情民居为主的旅游经济已初具雏形。两人不仅爱上了这里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还看中了这里对创业者包容开放的姿态。妮娜终于下定决心跨越海峡,与恋人一起到曾厝垵,起步创业。
“之前我们只是恋爱。如果这边店没开起来,结果就很难讲了,”赵俊阳笑到。妮娜在曾厝垵盘下了店铺之后,两人也把婚事真正地定了下来。“如果没有曾厝垵,(我们)有可能就没在一起了,”妮娜略带羞涩地说。
说起曾厝垵,背井离乡的妮娜透露出浓浓的依恋。当初曾厝垵面临城市规划整治,得到了政府不拆村的承诺,并且放手让多元化社会组织共治共管,才有了今天的“最文艺渔村”,也让这对闽台联姻的夫妇安心扎根于此。
两年多时间,小两口亲眼见证了曾厝垵特色文创、旅游产业的兴起,2014年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巨大的客流招徕了越来越多创业青年,其中不乏妮娜的台湾“老乡”。有人说曾厝垵是搭在两岸间的一座桥,更有人说是一座巢,是第二故乡。
曾厝垵火了之后,小两口欣喜地感受到自家生意的变化。“以前我们的店铺也就几千块一个月的纯收入。后来生意好了,店里也更忙了,收入比原来真的是好很多。我们看准时机又开了一家店,就在妮娜的台湾面膜店对面!我也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在这里安心陪她,”赵俊阳说,“从最初的跨海恋到现在一起进货一起生活,好不容易。”
说起故乡台湾,妮娜显得不那么在意。“我们大概三四个月就回去一次,往来很频繁。家里的长辈们也常常过来,两岸文化本来就差不多嘛,语言也通。”妮娜说,两家的爸爸现在已经成了好朋友,无论飞到哪一边,肯定要一起吃吃饭、喝喝酒,“就好像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一样。”
两岸“三通”早已全面实现,便捷的交通让两岸“一日生活圈”也成为现实。闽台货物空中直航让妮娜的台货生意跑得畅快,而不断升级的闽台交流才是两岸家人感情的寄托。
现在,小夫妻的生意红火了,两人也有了一个半岁的孩子。店外还是如潮的人流,而两人投注在对方身上的目光已经跨越了海峡,穿越了时空,就这样静静地在曾厝垵一直“文艺”下去。(林子桢)
曾厝垵,文艺,闽台交流,妮娜,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