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高雄的私立大学辅英科技大学,由1958年创办的职业学校发展而来。陈晓星摄
台湾教育部门近日宣布,因少子化冲击,不少高校已招不到学生,目前已有12所运营不佳的学校列入辅导名单,即学校董事会不能单独做决定,资产必须交付信托。今年7月起,会陆续公布全台各大学注册率、人事流动及财务状况,如新生注册率未达7成,就会扣减招生名额和补助款,达到自然减校的效果。教育部门预估从现在起到第八个学年后,会有50所大学合并或关校,其中8至12所公立大学合并,20至40所私立大学关校,但每个县市会至少保留一所公立大学。
目前台湾共有159所高校,公立51所、私立108所。教育部门按8年后18岁的人口推算,即使85%进高校,也只占现有招生名额的六成,因此从现在开始着手挥泪斩校。
但决心易下,实行太难。台湾高校招生不足已经喊了多年,教育部门也拿出过瘦身措施,但屡屡纸上谈兵。不少私校校长表示,用减少招生名额和补助款逼退他们未必有效,如果关掉一些人文科系,以热门专业吸引学生不是做不到,但那不是教育的初衷,教育不能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如果靠招生数字就能拿到补助款,各校还是会各显其能,“能活一天算一天”。
瘦身掉私校,也有人出来打抱不平,台湾前“监察院院长”王建煊投书报纸指出,高校招生不足,管理部门也有责任,核准开办过多学校是政策错误,现在不能只让私校负责。私校对台湾贡献至大,早年台大等公立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出去深造,一去不返。艰苦年代建设台湾的是私立大学的毕业生们。有些私立学校招生不足不代表办学不佳,的确是受到学校过剩、生源不足的冲击。当年私立大学捐资兴学不易,现在却因为一纸政策而停办,校产按规定归公,有贡献的办学者和教职员工被扫地出门,这种作法太霸道。王建煊建议,即使学校停办,也可考虑将校产按比例分给经营者,这样瘦身的阻力会小一些,也更公道。
教育牵涉千家万户,高校瘦身话题引发各方议论。有年轻家长表示,少子化冲击的不光是高校,中小学早晚也会出现学生不足七成的情况,管理部门不能只管眼前,应早作安排。一位名校的大学老师投书媒体称,高校招不到学生不仅仅是校园的问题,是整个社会综合矛盾的体现。他称自己班上一名好学生,刚大二就准备去应聘,考上后就会离校,因为即使大学毕业也会求职难、薪水低,学历已经贬值。
台湾一家人才公司的调查数据也显示,高校学生担忧的不再是学业而是就业,他们焦虑的五大问题是:薪水太低沦为青贫族、毕业即失业、学历贬值、学校教育不能学以致用、买不了房无法成家。因此,不少在校生已经通过实习、打工提前进入职场。台大一位副教授指出,台湾学子遇到的问题是全球青年共同的问题,企业家引进低薪劳力、产业未升级等都会令高学历求职有落差。建议学子们调整心态,比如不要只盯着较轻松的服务业而排斥用人的制造业,制造业的起薪为2.8万元(新台币,下同),高于服务业的2.2万元。除学历外,还要补强自己的能力。
台湾高校瘦身的方案已出,能否最后落实有待于观察。大陆学子如计划赴台读书,本科只能读私校,正逢台湾私立大学处于多事之秋,此时择校要多了解一些信息,以免因学校关并再转学,遇到不必要的波折麻烦。
责编:许兰